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的知青生活录(十)

今日广德 2015-05-19 23:34 大字

王业沁

从泾县回来已临近春节。小组的知青们除我之外都已回家过年了。我虽说也是知青,但是,家庭就在吴村小学,就在本生产队。为了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生产队的章队长和郭指导员商议,组织一个旱船队玩船。于是请青山村章凤山牵头组成了一个锣鼓队,请李明哲的父亲李胜选扎旱船,请杨风青的岳父撑旱船(主角说唱者),还选了我和村上的几个年轻人跟班打杂。大年一过,从初一开始在吴村生产队的每家每户都要玩一遍,有俗言说“冇村不冇家"。其他生产队看到吴村的热火劲,也邀请吴村的旱船队去玩,就这样一个正月未停脚,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

一年的劳动锻炼,使我学会了许多农活,干事的认真和负责,得到队里领导和社员们的一致好评。在村上年轻人的比较中,由于我是全村中唯一的广德中学高中生,身份又是下放知青,于是,生产队决定让我担任植保员。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这是一份轻巧的活路了,让同村的年轻人和同组的知青们羡慕不已。

植保员,顾名思义,就是植物保护,实际上就是生产队一百多亩水稻田双季稻的病虫害防治。我在中学读书时也没有这门课,什么也不懂。好在大队分管农业的领导就住在吴村,为了搞好这门差事,我利用晚上的时间,上门求教、勤学多问。怎样发现水稻有病、有虫害、用什么样的农药、稀释的比例是多少、在什么时间喷洒最合适等等。因为,五合是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又是山区试种双季稻的试点,1976年在早稻秧栽插结束后,县农业局在县城桃州影剧院举办了一期以会代训形式的全县植保员培训班,我聆听了吴让祥老师关于三系杂交稻培育的专题讲座,以及县植保站老师关于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辅导报告。那年我19虚岁,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参加县级培训。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懂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训结束后,我又到县新华书店买了一些植保方面的书籍,连同会上发的资料,回到生产队后就跑到农田中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稻飞虱等病虫害。6月初我在一块稻田里发现了疑似稻飞虱的情况,立马报告了大队分管领导,领导立即从大队部赶往吴村的稻田查看,经与资料上的害虫比对后,确定为稻飞虱的卵虫期,于是立即打药防治,由于防治及时,未成灾害,当年还获得了好的收成。

正当我准备潜心钻研农业植保知识时,当年的8月份,由于大队办的中学有两位老师离岗出走急缺师资,大队领导决定调我到中学任教,一直教到1979年10月考取县税务局。

新闻推荐

曹美霞,孝老爱亲好媳妇

□ 郑肆妹婆婆手骨折,她侍候床前三个月;婆婆腿骨折,她七八个月如一日;婆婆发癫痫病,她悉心照顾……这样的日子,走过了20多年,婆婆说,“她待我真好。”曹美霞是黄山区龙门乡麻川村一名...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