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深的感动在基层

宣城日报 2012-10-10 21:59 大字

从事记者这项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从一开始对新闻行业的陌生和忐忑,到现在熟悉和了解,逐渐从内心喜欢上了这样一份工作。作为新闻记者,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接触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看到不同人的不同生活。通过多次到基层采访,我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走进基层,才能够体会基层群众的冷暖,使浮躁的心沉淀下来,真切感受社会变化,从而更深地体悟到生活真谛。

去年十月,在部室负责人的带领下,我采访了城南社区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薛小妹。她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可以说是这个家庭遇到的苦难造成的:女儿天生脑瘫,现在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丈夫得了黑色素瘤,手术后没有劳动能力,在社区看车库,一个月收入100多块,薛小妹自己在小区门口的超市打工,一个月几百块;加上年迈的公婆,一家五口挤在60平米的小屋子里。

这是我第一次真实地接触到这么悲惨的家庭。但是,在这个家庭里,有苦难带来的伤痛,却没有被阴影笼罩。在交谈时,薛小妹的脸上有疲惫、有悲哀,却没有绝望。她总是欣慰地说,现在日子好过多了——比以前好过多了。

采访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薛小妹丈夫说的一句话:女儿其实很幸福,那么多人关心她。是的,对他们来说,虽然生活依然很艰难,但是他们仍然心怀感恩。经常听到他们说到“好人”——医生想办法帮他们暂缓医药费;原物资回收公司领导帮他们办理医疗保险;小旅馆的老板给他们提供了免费小炉子……

这个家庭有太多的苦难,对他们而言,苦难已经是生活一部分,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抱怨,只是努力地活着,只要能活得比以前好,就足够了。

正是因为走基层,我才有机会走进这样的家庭,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经历和困难,同时,也更深地感受到了新闻记者的责任——通过我的报道给他们帮助。

这一年,遇到了不少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泾县桃花潭镇见到的许新民老师,独自在泾县最偏远的小学教学点坚持教书育人30多年;在绩溪上庄镇见到的70多岁汪国清,带着村里的老人一点一点筹建村里的文化中心,而自己整理的手写资料,都有厚厚的几大叠……他们之所以有这样感人的事迹,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而这份热爱,让他们化苦为乐。他们的精神,给了我热爱记者这份职业最强的支撑,那就是如何让我的职业更有意义。

真正走入基层,真正沉下去,真真切切地感受群众的生活,踏踏实实地“接地气”,记者才能发现好的新闻线索,好的新闻线索更是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的关键。而在走基层的同时,记者能够看到别人不同的生活,发现别人生活中的闪光点,就像《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说的:“只要下基层,我们总能发现一些让人眼眶发热的人与事,他们可能不够慷慨激昂,却更加让人钦佩。”这些钦佩,能够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深深的感动。

新闻推荐

溪头村:路灯亮了 百姓乐了

这几天,每到夜晚,泾县榔桥镇溪头村的几十盏路灯把整个村庄装扮的灯火通明,以往天一黑就“足不出户”的村民们都出来闲谈、遛弯、健身,在几十盏路灯的照射下,重新认识自己居住的村庄。溪头村地处泾县城...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