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胶囊:从深山作坊到行业巨头

宣城日报 2019-02-23 10:36 大字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乡村小厂,到国际胶囊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从起初只有几十平方米的手工式小作坊,到生产厂房面积41600平方米,拥有各型空心胶囊生产线72条的现代化工厂;从低水平仿制生产到专利产品和高端药用空心胶囊制造领域研发生产,合作伙伴不仅来自大江南北,更遍布世界各地……

位于旌德县的黄山胶囊股份有限公司,自1989年建厂以来,完成了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精彩嬗变,走出了一条民企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白手起家绝地求生

“‘白手起家’是对30年前,企业创业最好的形容。”黄山胶囊董事长余春明回忆起工厂创办之初的情景告诉记者,那是1988年,位于旌德的三线厂全部撤回上海,一时间所有厂房骤然冷清,空荡荡的不见一人。

看到厂房闲置被白白浪费,年轻的余春明坐不住了,他希望通过创业将废弃的厂房“起死回生”。“厂房位于高山环绕的旌德县洪川村,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余春明说,正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当时的他才决定从事重量轻、体积小,方便运输的胶囊行业。

创业之初,第一笔启动资金从哪里来?余春明的妻子说:“他这个人性格犟,认定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硬是软磨硬泡,从亲戚朋友中借了8000元钱跑去广东买胶囊生产设备。”

有了设备,如何让从来没接触过胶囊生产的工人们掌握技术,成了摆在余春明面前的第二道难题。为此,创业头几年,他聘请了上海医工院高级工程师、全国胶囊协会理事、各地区药师等胶囊行业的名师高手来厂教学,同时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调整生产线,高标准制订工艺操作规范,培养技术骨干。

在永不止步的学习下,公司员工的生产技能不仅得到提高,企业的生产工艺也获得大幅度改进,企业的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也相继建立和完善。“1989年,黄山胶囊第一年开门营业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6万元!”余春明兴奋地说,但企业绝不仅仅满足于“绝地求生”,“重获新生”才是企业发展的目的所在。

从少到多重获新生

如何“重获新生”?“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抓好这两点,黄山胶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余春明说,30年来,企业一直坚持把消费者利益摆在首位,以“星级服务”塑造“星级品质”。

说到坚持质量第一,公司员工自豪地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情。2012年4月,全国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被查出使用“毒胶囊”。大浪淘沙,顷刻间,全国80%的胶囊厂都因铬超标而纷纷关闭,但黄山胶囊却脱颖而出,企业不仅没有受到任何负面影响,反而使企业信誉倍增,订单倍增。“其实这么多年里,也有不少上游企业提出过给我们提供价格便宜的原料,按他们的话说,原料的质量是‘差不多’的。”余春明说,但“差不多”就是“差太多”,黄山胶囊30年来一直苦苦坚守的就是依靠产品质量、优质服务和良心诚信经营,坚持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大筛选,质量“雷池”不越半步。

勇攀质量高峰,让企业发展动力十足。目前,黄山胶囊已经成为国内首家同时拥有明胶空心胶囊、肠溶明胶空心胶囊、结肠溶空心胶囊、植物空心胶囊和植物肠溶空心胶囊五大产品系列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旌德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建设

旌德讯近年来,旌德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

旌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旌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