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金缘”
进入农商银行已有两年之久,今天,我以一个农金人的身份提起手中的笔,写写我的农金缘。别看我的入职年龄小,我和农金的故事却很多很多……
初识农金,是从父亲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开始的,叮铃铃……
叮铃铃,儿时最喜欢听的便是这自行车的铃声,铃声一响,我就知道是父亲回来了。因为工作的缘故父亲经常下乡,每次下乡总会给我和姐姐带些小礼物,于是这铃声就成了我们姐妹童年最期盼的。那个时候我只知道父亲在信用社工作,常常骑着自行车下乡,回家的时候总是挽着裤脚,鞋边沾满了泥巴。母亲也经常打趣,说父亲又偷着去下地,看来今年咱家的庄稼可以大丰收了。当时年幼,天真地以为父亲如母亲所说,是种地的。心里不免纳闷,原来父亲的工作和农民伯伯是一样的。慢慢地,我对父亲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总是借钱给别人,还都是些有困难的人。虽然只知道这些,但心中却总会有种自豪感,觉得乐于助人的父亲是那般高大,很是羡慕父亲的工作。
又识农信,是镇上那间简陋的信用社,也就是父亲工作的地方。八岁那年,母亲第一次带我去父亲工作的地方,那是两间并排的房屋,门很宽敞,走进去,我站在高高的柜台外面,拼命地踮起脚尖,想看看这柜台里面的模样,或者说是想探探父亲极为神秘的工作。最后母亲抱起我来,这才看的仔细,几张大的办公桌,桌面很干净,整齐地摆放着些小本子,每人桌上都有一个算盘,“啪啪……”,
父亲在家闲来无事时也喜欢拨弄两下,这是我极为熟悉的物件,也是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再读农信,是外祖母那珍藏的宝盒。儿时我便知道外祖母有一宝盒,只要一有空,便会拿出来端详许久。高三的暑假假期较长,我去外祖母家作客,闲聊期间,终于忍不住询问了“宝盒”的事情。得到许可之后,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揭开一层层绒布,一眼就认出了里面包着的原来是父亲单位的老存折。赶紧拿出存折,问:“外婆,这是父亲单位发的老存折,现在已经没用了,您怎么还留着? ”“我知道啊,留着就是为个念想。 ”外婆笑着在我身边坐下,将那本老存折的故事娓娓道来。外公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外祖母一人操持,一家人既要吃喝,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可是愁坏了她,于是再三思量之下,便想着去镇上的信用社借点钱,做点小买卖,好养活一大家子。听祖母回忆说,自己也很惊讶,信用社肯把钱借给她,数目不大,但对于外祖母来说已是很大的恩惠。当时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我的爷爷,见外婆一家着实可怜,于是费了番功夫帮外婆办妥了手续,这样外婆就有了第一笔“创业资金”,解了燃眉之急,给他们一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从此外婆一家与信用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有了后来父亲与母亲的姻缘。
两年前,我带着父亲的嘱托,满怀着憧憬通过招考走进农金这扇向往已久的大门。在这段时间里,我亲眼看见了当年父亲下乡,那骄阳下的田间地头,那冷雨斜织的乡野小道,还有许许多多和父亲一样挥汗如雨、艰难跋涉的身影。也亲耳听到了多少个与外婆似曾相识的故事,一笔笔数额不大的却饱含农信深情的借款,滋润了多少人的心田,温暖了多少家庭。“小时候上学没钱找的是信用社,看病没钱找的是信用社,农业生产没钱找的是信用社,有钱当然存信用社,信用社才是我们自己的银行。”每每听到乡亲们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心中不免自豪,也更能体会当年父亲下班回家嘴角上的笑容。
老一辈农金人的奉献、新一代农金人的创新,共同用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用真诚、友爱铸就了现在农金事业的辉煌。而我有幸从幼时就结识了农金,更有幸在而立之年时加入了农金事业,我会仔细珍藏这解不开、道不尽的缘,带着老一辈农金人的教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旌德农商银行郭超
新闻推荐
旌德讯2018年12月28日,历经2年多时间的建设,旌德S217西迁改造工程完工,正式通车。据了解,该工程系旌德县高铁新区基础设施一...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