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灯盏碗烟”与汪春林

宣城日报 2016-09-26 00:00 大字

烧烟和料捶打检验描金加色挫边整理灯芯草晾干坚守传统工艺的工匠们燃烧灯芯草收集油烟

一豆灯火,一缕青烟,覆碗收烟,集烟制墨。初秋的一天,在位于旌德县旌阳镇的安徽春林胡开文古艺墨厂,记者见到了“灯盏碗烟”的制墨工艺。

这是一个有些年头的制墨厂,信步其中,四下观看,有些陈旧的装修风格确有一种年代感,若不是屡屡钻入鼻中的墨香,你会觉得这只是个普通的农家院落。

墨厂的厂长叫汪春林,一位淳朴的中年汉子。“徽墨凭借其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一直享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谈起徽墨制作工艺,14岁就跟父亲学习制墨的汪春林说起来是头头是道。

1978年汪春林高中毕业,顶了父亲的职进入徽墨厂。从学徒那天,便开始系统学习掌握制胶、炼烟、和料、配方等制墨工序。1992年,汪春林自己办起了墨厂,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谋划起一直都想完成的心愿——恢复唐宋以来祖传的“灯盏碗烟”制墨工艺。

高薪延聘退休、退职老艺人、老工人,挖掘整理传统工艺,研究古代配方并遍访名师……十年摸索后,2002年,汪春林终于在他的古法油烟生产车间恢复了古法油烟墨的制墨工艺。这个过程中所用的“灯盏碗烟”工艺一时成为当今最古老的人工点烟技法。

墨厂的“镇厂之宝”——“灯盏碗烟”工艺的完成是在一个黑魆魆的房间里。抬步走进其间,趁着微弱的灯光可以看到,除了挂着门帘的一扇门洞外,四壁没有窗户,挨着墙壁是一圈茶几高的泥台,泥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百余盏烧烟油灯。这是古法制作徽墨的第一道工序——烧烟。

汪春林介绍,灯油以桐油、猪油、生漆为原料,通过灯草燃烧,用碗覆盖在油灯上收集油烟,他称其为“灯盏碗烟”。烧烟的房间需要密封,不可透风,否则油烟被风吹散,难以收集。的确,蚕豆大的灯火,袅袅烧出缕缕油烟,然后再用碗收集其烟,可以想见收烟之难。

如今,“灯盏碗烟”以其制艺神奇、材料昂贵、工序繁复、劳神费时,且在高温、脏累下作业,难以量产等因素,其价格不输于黄金,并有陈墨如宝之说。

2010年,“灯盏碗烟”(即“古法油烟墨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汪春林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灯盏碗烟”的继承者,成为该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

新闻推荐

sp;近日,旌德县孙村镇碧云村完成“6.30”水毁区域河堤修复和土地复垦工作。新修200米石质河堤护岸,加固原有河堤,完成石方720立方米;以充填复垦法为主,对

近日,旌德县孙村镇碧云村完成“6.30”水毁区域河堤修复和土地复垦工作。新修200米石质河堤护岸,加固原有河堤,完成石方720立方米;以充填复垦法为主,对堤坝内荒草地和被毁农田进行了复垦,覆新土6000立方...

旌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旌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