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物华天宝徽州米风味各异好美食

黄山晨刊 2016-08-02 18:28 大字

箬岭古道(资料图)□ 方光华

“徽州粮仓”在旌德

徽州尽管有灵山这样出贡米的地方,但囿于山地及丘陵占十分之八九,“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粮食播种面积不能满足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歙县等地的粮食缺口很大,因而与之毗邻的旌德县成了歙县人买粮驮米的首选之地。

旌德盛产稻米,同样源于自然环境。旌德县境内岗峦起伏,山谷相间,田畈平展,梯田重叠;气候和煦,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季风明显,地貌与气候的结合,构筑了宜农宜粮,物阜粮丰的格局。这在山高林密,丛岭叠嶂的皖南山区可谓得天独厚。据民国27年(1938)旌德县政府呈报,常熟之年,稻米自给外多余15万担。旌德粮食自给有余,而邻近的徽州各县因山多田少,口粮不济须从外地调入,这里遂成为粮食供应的大仓库,“徽州粮仓”之名因此而扬。

旌德产米不仅以产量见胜,且以米质优良著称。旌人注重农事技艺源远流长。农学名著《农书》就是元代旌德县尹王祯所著。这是一部全面总结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验,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经典著述,至今在农学宝库中仍熠熠发光。王祯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在旌德当县令时,以农治县,在全县各社置立通晓农艺的社长一人,专司农事。他还身体力行,躬身实践,不断探索改进农技,对农民的智慧和经验尤为推崇,“岂知创物利于民,唯有老农真智者”,乃其真知灼见。许是遗风所及,长期以来旌地百姓一直倾心于农作物品种改良。民国时期,这里种植的水稻“青杆灿”品种,米质洁白晶莹,煮饭香软可口,被视为食用佳品。“麻壳灿”等品种以其耐旱抗逆适应山区易旱的自然条件而广为栽植。这些地方品种虽因其产量偏低,早为优良品种所取代,但它所具有的某些优异遗传基因,在当今仍可作为珍贵的种子资源,供育种学家发掘利用。

在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社会里,商品余缺调剂,各地互通有无。旌德产米,长期以来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旌德米市。在五花八门,千行百业的商贾贸易里,形成了一条风格别具的“风景线”。

旧时旌德县北门大街,是米市一条街。这条狭窄的街道,麻石路面,坑坑洼洼,长年累月被运粮的独轮车碾磨,一条凹槽顺街蜿蜒。街道两旁,一家接一家的米店紧紧连接。米店的牌号不约而同地都有一个“丰”字,如恒丰、和丰、瑞丰、正丰、源丰、大丰、鼎丰、广丰等。这些米店有的长途贩运,有的就地买卖,大多前堂开店,后堂住家;一般店主雇两三个学徒、伙计,以米业为主业,兼售杂货,规模较大的还兼营酿酒糟坊、酱园面坊。一个小县城大小米店林立,竞争激烈,长期以来店主们在经营之术中,煞费苦心,形成了一套别具心裁的行规。一是“接米”。从四乡农民手中购进稻米时,不是等粮上门,而是每天清晨,米店伙计们早早伫立在城郊进城路口,拦住挑粮运米进城的农民,议价收购。这些米店伙计能说会道,他们凭着如簧巧舌讨价还价,说得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心动,把粮食卖给他们,往往讨到不少便宜。各家米店相互之间既有争夺也有协作,他们订有君子协定,哪些米店挡哪条道皆有不成文的规定,配合默契。二是“量米”。那时计量不用秤称而用斗量。在用斗量米和刮米时,有很多技巧。用力不同,着力不一,可以多进少出,从中取利。商场上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在旌德米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早在当年,商场上的竞争就有人才的竞争,由于米市上靠人的口才和手技能够赢利,一些身怀绝技的米店伙计身价倍增,成为店主们竞相聘用的“香饽饽”。旌德米市的情景是颇为独特的,它宛若一幅展现生活百态的历史风情画卷,耐人寻味。每天山城晨曦初露,米店伙计们纷纷出城竞相接米,带回店里将米倒入米桶,紧接着是量米。边量米边呼唱着既计数又吉利的劳动号子,什么一本万利、二龙戏珠、三羊开泰等,如同唱着高亢有节奏的山歌。这时在街道上,运粮的独轮车在前进中车轮摩擦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不时夹杂着运粮骡驴的长鸣嚎叫此起彼落,交相回荡,奏出了旌德米市的美妙晨曲,韵味无穷,情趣怡然。

如果说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城北米市带给人们的是表象上的欢快轻松,那么将视线转向徽宁古道,映入眼帘的成群结队的运粮大军,则令人感到无限苦涩寒酸。当年来旌德买粮挑粮的主要是毗邻的歙县、绩溪等地的缺粮农民,尤其是歙县南乡被称作“南乡佬”的淳朴勤劳的徽州山区农民,身着土布衣,脚穿草鞋,肩挑沉重的米袋,翻山越岭,汗流浃背,风餐露宿,饿了啃着怀揣的苞芦馃(玉米饼),渴了汲着随身携带的竹筒茶水,他们一步一拐地盘旋在古道上,无论是骡驮还是人挑都异常艰辛。

徽宁古道是指从徽州府歙县通往宁国府(宣州)的一条古官道。这条道,从歙县出发,走城西北门,过万年桥,经富堨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坦至箬岭关,往东北经贴壁洞至天星洞到旌德县白地镇高甲,全长约45公里。歙县段今天习惯称“箬岭古道”,旌德人叫顺了嘴称“旌歙古道”。

笔者生长在歙县,少年时常听长辈说起到旌德驮米的事,隐隐约约听过类似于儿歌般的《问路歌》:

城北直上万年桥,右往新洲种菜家。徐村对过仰村坝,三里凉亭依路上。沙溪村过九如桥,富堨村尾雨粟庵。凤凰湾上望沙滩,四柱牌楼靠河滩。太尉殿过丰口桥,竹会寺前跳石望。狮子躺在水中央,杨峰岭上善化亭。青山头过水口庵,天马山下登堂庙。善德桥头薇省坊,三朝典翰立中央。大宅门过水圳头,二龙戏珠河中央。种福厅前石板坦,土地庙过高阳桥。高阳桥上观音坐,观音老母面北方。桥头牌坊有两座,双寿承恩五马坊。南北通街大观亭,八角八卦风铃挂。大观亭过进士第,墙里门上连大墓。上前几步到官厅,敦睦堂过如心亭。前山正岭五猖庙,过了大亭是茅舍。二里半前有饭店,好吃好喝过大岭。步步高升石板道,过了关洞再问道。

这段完整的《问路歌》,把从歙县城里万年桥到富堨、许村直至关洞的标记物说得清清楚楚。从箬岭官洞再到旌德白地,山道盘旋三十里,当年的苦今天是很难想象的。

时至今日,虽然产业结构大变,旌德“徽州粮仓”之名已成昨日黄花。而今在老徽州屯溪、歙县一带市场上“旌德大米”品牌,仍然博得消费者青睐,盛名不衰。2015年,笔者在休宁小山村木梨硔农家楼上住宿时,也看到了一袋产于旌德白地的“旌德大米”。

或许,这就是“旌德大米”的口碑传承力之所在。 ②

新闻推荐

黄山区旌德县联动保护隋唐古道

近日,黄山区旅委及谭家桥镇与宣城市旌德县旅游局及白地镇正在紧张筹备隋唐古道徒步健走邀请赛活动,并细致商讨了双地联动保护古道工作。隋唐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末年,是联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

旌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旌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