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霍家桥村:从“能人治村”到“依法治村”

宣城日报 2016-04-06 10:35 大字

3月28日,在旌德县三溪镇霍家桥村,一场村民代表大会正热闹举行。

霍家桥村的村干部在这场会议中,除了向村民们通报村务、财务,接受广大村民监督内容外,还有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听取大家集体经济发展后,钱如何使用的建议、意见。

而这样公开地让“村民说事、村事民评、以法治村”的工作机制,已经成了霍家桥村近年来村级治理的常态。“‘依法治村\’突破了以往‘能人治村\’的弊端,更进一部锁住了村干部的公章,赋予村民话语权,让村级权力运行得更加顺利、透明。”霍家桥村党总支书记苏有华如是说。

“村规民约” 村民有了“明白账”

“如果在坝埂、道路上垦植农植物,毁梗筑路,如何处理?”“如果村组干部及村民侵占了集体及他人财物,怎样办?”“投毒毒害他人水产养殖和家禽家畜,应该找谁投诉?”在霍家桥村,村民们所遇到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都可在一本小册子里面找到答案。

这本小册子名为《村规民约》,早在2015年初,就发放到该村2358位村民手中。

去年10月份,村民何桂芬对自家的房屋进行改扩建,本来是件好事,但没想到,施工时因操作不慎将村里的有线电视线路设施破坏了。虽然村里部分人家的电视只被迫中断了1天,但这件事情仍被举报到了村委会。

根据《村规民约》中的第四条规定,何桂芬家将被处以100元-500元的罚款。

“因为不想交罚款,自己立马就找了两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想让他们为自己讲两句话,免去罚款。”何桂芬回忆,虽然村里的这两位“能人”在当时为自己多多“美言”,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村规民约》是村民一起讨论制定的,白纸黑字制定了就要按约定去执行,不能因为‘找了人\’就‘开口子\’。”该村村委会主任秦立荣告诉记者,罚款、警示教育、法治教育何桂芬可是一样没少。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当时为何桂芬美言的老人也自我检讨:“我是一时糊涂,帮了她的忙,却搞得我一家人脸上都没光,现在都是依法办事,必须按规矩来。”

据了解,这份《村规民约》包含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主要内容,还包括了村民共同约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利用村民更容易理解、接受的村规民约,更容易帮助大家树立起完善的法律意识。”苏有华说。

“遇事找法” 村里实现“零法盲”

霍家桥村群山环绕,江水徜徉,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农业经济的“福地”。

时间回到两年前,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里将部分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也入股了当地水利发电站,之后所得的利润,村委会准备用来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这样的决定,一下打破了村子的平静。

“这个项目的盈利必须全部分掉”“村干部一定私吞了钱财”,各种猜忌、谣言接踵而来……

“甚至有的村民请来了村里的‘能人壮汉\’对村干部拍桌子、骂粗话。”秦立荣觉得,更让他心痛的是,村干部的话,有的村民就是不愿听、不肯信。

与其事后“打补丁”,不如事前下功夫。

村委会赶紧改变策略,在村里举行现场说事会,并邀请了该村法律顾问李淑虎前来为村民解答疑惑。在李淑虎一遍遍耐心解释下,村民的误会最终消除。

这一事件,也让村民有了从遇事找“能人”到“遇事找法”的转变。

3月21日,受村民委托,李淑虎又一次来到了村里。原因是,该村的龙水山水库养殖经营权出了点纠纷。“承包方‘狐假虎威\’,就是不肯按合同履行职责。”针对这样的情况,村民们主动找到李淑虎向他咨询法律知识,寻求帮助。

在法律面前,承包方最终低下了头。

秦立荣还向记者介绍,好的法治风气,让村里实现了“零法盲”的阶段性成果。现在村里还专门做了以普法宣传诗、漫画说法、以案释法等内容的文化墙,采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做好村民的法制宣传。

新闻推荐

旌德为新型职业农民 烹制“培训大餐”

旌德讯 近年来,旌德一改以往按部就班的培训模式,按照市场需求,由农民“点菜”,为新型职业农民精心烹制订制“培训大餐”。从今年年初起,该县农...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