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群年轻人
驻村联络员制度,是旌德县庙首镇为强化年轻干部教育培养推行的一项举措。该镇党委书记张晓新告诉记者,这项制度要求镇里的年轻干部每周至少在村里“驻守”2个工作日,担任“驻村联络员”开展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发挥年轻干部学历高、思路活、知识广的优势,还能帮助村组干部提高掌握新知识、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为民服务、解决问题的本领。
新年伊始,记者走近这群年轻干部中的几位,聆听他们的驻村故事。
勤奋善学的“调解达人”
瘦,这是记者对驻村联络员郭园刚的第一印象。1989年出生的他看起来稍显腼腆,但一番聊下来,记者却发现这个小年轻相当活跃。
2014年11月,郭园刚第一次踏足庙首镇,虽然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可他丝毫不觉得紧张。“之前我在宣州区杨柳镇做了一段时间辅警,所以对于做好基层工作心里还是有点底的。”
调处纠纷是驻村联络员的职责之一。一次,两位村民因为做房子的问题闹到了村委会,这让负责接待的郭园刚一下子慌了起来。“事情不大,但双方情绪都很激动。”他回忆说,其中一户人家把新房子做得离另一户很近,导致下雨的时候,新房子的屋檐总会有水滴进对方的院子。
“听清了事情来龙去脉后,我一下子想到了‘六尺巷\’的故事。”郭园刚说,不过自己随后转念一想,虽然故事很有教育意义,但在那种情况下讲故事总有些“不接地气”。郭园刚干脆采取了迂回战术,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先跟两人拉起了家常。“气消了才能把事情理顺。”没想到这招挺奏效,很快两人就达成了和解。
类似这样的小事让郭园刚学会了很多。他告诉记者,首先和群众打交道要学会用群众语言,其次要主动向身边人学习。“认清这些,调解纠纷起来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细致入微的“贴心棉袄”
如果不是同行的宣传干事介绍,很难想到,坐在办公室的那张“娃娃脸”就是练山村的驻村联络员周菲。的确,1990年出生的她看起来稚气未脱,一种书卷气扑面而来。2012年大学毕业的周菲通过考试来到庙首镇。她坦言,来到这里工作自己作了一番思想挣扎,毕竟此前毫无工作经验,所以“能不能胜任”成了她心底的疑问。
到庙首镇后,周菲被安排到练山村担任驻村联络员。尽管工作经验欠缺,但凭借自己“懂电脑”这项优势,她很快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由于很多村干部年龄较大,且学历不高,所以起初大家对于电脑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一些人关电脑的方式就是直接拔掉电源。”周菲告诉记者,虽然也有极少的一两个人会用电脑,但也仅限于浏览新闻网页,word之类的办公自动化一点都不懂。
为了帮助村干部学会运用新媒体,周菲主动给村干部们当起了“老师”,一点点从头教起。由于基础较差,有些人虽然当时学会了,但过两天又忘记了,她又不得不从头再教。“教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乐在其中。”周菲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慢慢和村两委干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亲和力,这是周菲的又一优势,也正因如此,自己与不少村民都成了好朋友。她高兴地表示,村干部和老乡们称赞她是大家的“贴心小棉袄”。
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
2014年10月,因正常工作调动,27岁的陈功来到庙首镇工作。紧接着,他就被安排到祥云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联络员。“其实我和祥云村还是很有缘分的。”他回忆说,2013年6月30日,一场洪水侵袭了祥云村,当时他曾和同事一起到这里参与救灾工作。
到村里后,陈功发现,虽然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和村两委商议后,他决定从村里的文化礼堂入手,让大家有个开展活动的固定场所。“别看现在礼堂里干干净净的,我来之前这里是一片狼藉。”陈功指着礼堂一角说,洪水发生后,村民们纷纷把东西堆在这里,时间一长,礼堂俨然成了“杂货铺”。陈功和两委干部花了好一番工夫,才把礼堂打扫得一尘不染。如今,礼堂成了村民们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虽然工作繁忙,但陈功做起事来总是有条不紊。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此前曾有过三年的村官工作经验,所以来到村里后,无论是整理材料,还是处理家长里短的大小矛盾,他都能信手拈来。
“在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踏实苦干,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陈功说,如今村民们每每有事,都会上门找他帮忙处理,这让他从心里觉得高兴。
新闻推荐
旌德讯 为使服务对象特别是农民朋友随时随地掌握农业资讯和农机动态,近日,旌德县农机局通过“互联网+”延伸农机优质服务链,开通“旌德农机”微信公众号,备受全县农机...
旌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旌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