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优秀儿歌 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皖南晨刊 2015-04-27 15:41 大字

笔者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一位好友讲述了一件小事:她教3岁半的儿子学唱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认真地听着,最后,还搂着她的脖子说了句“爱妈妈”。对此,好友感慨地说:“真感谢这首儿歌,让我们母子度过了一段温馨的亲子时光。”

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笔者对好友的上述评价感同身受。因为自己的宝宝也正在儿歌的陪伴下成长,并模仿儿歌中卡通主人公的样子,学习吃饭、洗手、做游戏。毫不夸张地说,儿歌已经成了笔者亲近、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但也不是没有苦恼。给孩子日常播放的儿歌有200余首,虽然数量不少,但质量却不是个个都高。其中,有15%以上是英文儿歌,还有10%是《小苹果》《江南style》等流行歌曲的卡通版,剩下的六成多儿歌里,也是以传统儿歌为主,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这里面很多都是一些我们父辈儿时就在传唱的、带有特定时代特征的歌曲,有些内容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难以满足如今儿童成长的需要。

有这种感受的不止笔者一人。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加大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创作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据了解,当前活跃在儿童诗坛的作家、作者充其量不过百人,这也反映了当下国内儿歌创作的窘境。

一方面是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身心发育的“对口”儿歌十分匮乏,一方面是当今儿童对社会信息捕捉的需求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由此造成了一些幼儿音乐“早熟”以及校园“灰色童谣”流行等尴尬现象。当五六岁的小朋友整天把“情呀”“爱呀”挂在嘴上哼唱,不应该只有家长和老师着急,整个社会对此都应予以关注。

谈起这些,不少人认为那是“国家的事”“行业的事”,地方上鲜能作为。其实不然。纵观各国儿歌起源,其本身就是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即便是现在通过商业运作发行的儿歌里,也有不少地方儿歌被广为传唱。就我们宣城本地而言,旌德县的赵家瑶老先生就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儿歌。笔者呼吁音乐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们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多使一把劲儿,创作更多的反映“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儿童音乐作品,让孩子们在简单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了解宣城,热爱宣城,更希望一首首优秀的儿歌,伴随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闻推荐

《中国旅游报》 专版宣传旌德旅游

旌德讯(旌旅)吾家景区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近日,《中国旅游报》第8版“美好安徽·迎客天下”以《为你翻山越岭无心别处风景——安徽旌德:中国灵芝、中国宣砚之乡》为题专...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