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打造特色 奏响文化惠民乐章
旌德建县1250周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旌德积极推进中国宣砚之乡、中国灵芝之乡品牌文化建设,大规模开展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大戏在山城大地红红火火“唱”起来,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走进旌德探访——
梓山大舞台群众文化大放异彩
2014年12月29日晚,旌德县城灵芝广场。梓山大舞台北乡片专场文艺晚会精彩上演,这是旌德县梓山大舞台自10月推出旌阳镇专场、11月西乡片专场后举办的第三场专场文艺晚会。当晚,《梦回朱旺》《兴隆一路好风光》《沙画器乐表演三溪》等原创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声,这场汇聚着旌德本土主创及演职人员的晚会让现场观众欣赏到一场高水准、强震撼的视听大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目光。
据旌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东介绍,为繁荣本土文艺节目的创作和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县每年1至12月每月在县城灵芝广场举办“梓山大舞台”文艺活动,活动的主题为“丰富群众文化,展示山城魅力”。活动内容分文艺交流演出、民风民俗展演、节庆纪念活动三种形式。文艺交流演出以乡镇或部分县直部门为单位组织,进行有计划的文艺晚会或文艺专场演出;民风民俗展演活动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各乡镇文化站组织创作和排演,展示地方民俗,传承民间文化;节庆纪念活动充分利用元宵、全民健身日、主题宣传日等契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希望通过‘梓山大舞台\’的文化品牌,全范围、广覆盖、经常性地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广场文化活动内容,提升广场文化活动档次,达到‘月月有交流,年年有突破\’的效果,力争把‘梓山大舞台\’办成旌德县的城市品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各种文化活动的中心。”周晓东告诉记者,举办“梓山大舞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锻炼基层文化队伍、展示特色文化品牌、优化城市人文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文化品牌建设彰显城市魅力
除了梓山大舞台外,近年来,旌德还切实把特色文化融入景点,做成产品、变成效益,积极推进中国宣砚之乡、中国灵芝之乡品牌建设。该县连续四届举办灵芝文化旅游博览交易会,举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和生态农产品展销等经贸活动,全面唱响了“中国灵芝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的绿色生态经济品牌;弘扬传统灵芝文化,创建全省首家灵芝文化陈列馆,将乡村旅游和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文化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利用宣砚矿资源优势,本着“传承中国砚文化”的理念,努力挖掘、抢救“宣砚”的传统文化和工艺,让沉睡数百年宣砚重现中国文房四宝舞台,填补了宣城“文房四宝”中砚的空缺,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宣砚之乡”文房四宝特色区域称号。目前,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实践基地,规划打造的“宣砚文化园”正在建设当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宣砚规模化生产加工和以宣砚为主要媒介的文化艺术交流企业。
此外,该县对景区进行改造提升,积极申报朱旺景区创3A建设项目,做强旌歙古道文化休闲品牌,和黄山区联合举办“徒步东黄山·醉美古道行”活动。依托江村、朱旺、宣砚特色,挖掘徽文化内涵,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把弘扬民俗文化与旅游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旅游中形成了一道文化旅游产品展销展演的靓丽风景。
该县还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不断扩大影响力,古法油烟墨制作技艺、旌德漆画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印泥制作技艺》、《宣砚制作技艺》、民俗项目《打棍求雨》被录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不懈努力,非遗保护在传承发展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文物保护工作也是捷报频传:2处文物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文物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该县抢抓民间文化挖掘培育,精心打造民俗民风文化展演节目,并且通过民俗民风展演,让民间特色文化走上舞台,使“打棍求雨”、“哭嫁”等一批面临失传的传统民俗文化得以挽救和传承。2014年9月16日,旌德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多年来,旌德一直把群众性作为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则,大力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文化事业在与群众的共享共建中不断繁荣。全县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蓬勃兴起,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一台台风格迥异的文艺晚会、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健身舞蹈,以及每年的元宵节灯谜晚会、国庆篮球赛、送文化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蔡家桥镇庆丰村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每天下午和晚饭后,村里的留守妇女聚集在一起,踩着悠扬的音乐节拍舞动身姿,舞出了生活的精彩,舞出了农村的新风尚,乡村的麻将声被欢乐的广场舞取代。“以前只是羡慕城里人去广场跳舞,想不到生活在农村的我也可以感受到跳舞的乐趣。”66岁的梁其林大妈踩着欢快的舞蹈节拍发出了这样感慨。自今年该村建成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后,她们村的群众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像庆丰村这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广场在旌德每个乡村都有,这些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大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通过唱歌、跳舞、打球等活动改善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近年来,为不断强化文化阵地,旌德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及10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都已实现免费对外开放。从2008年起,在全县实施了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等系列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解决了广大群众读书看报、上网浏览、体育健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2014年对全县10个乡镇文化站实行5万元免费开放经费补助,对61个行政村实行1.2万元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全年开展送电影下乡732场、“送戏进万村”61场。同时,加快实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程,目前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的集数字影院、购物中心、休闲餐饮、康体健身、文化娱乐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影城建成并投入使用。
此外,该县还将公共文化服务向最基层延伸,在全县5个省级示范村和15个县级重点村开展文化乐园建设,其中孙村乡玉溪村按照省级标准建有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文化墙、图书阅览室、舞台、讲堂等设施,这些文化乐园的建设使用,成为乡风文明展示、历史文脉传承、文化传播交流、文娱活动开展的综合文化载体。
从这一条条挖掘文化的思路,一项项打造文化品牌的举措,让人们感受到旌德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勃勃生机。
文化来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离开群众,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旌德十分注重文化建设,从打造宣砚之乡、中国灵芝之乡品牌文化建设到大规模开展特色文化建设活动,特别是梓山大舞台群众文化吸人眼球,用文化大戏来展示乡风文明,教育百姓、服务百姓,寓教于乐,获得很好的效果。
新闻推荐
旌德讯 近日,省农机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14年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公布,旌德县位列其中。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农机...
旌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旌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