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魅力东乡春意浓

安徽日报 2015-02-06 17:57 大字

“梓山大舞台”是宣城市旌德县从去年10月开始推出的一个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每月在县城灵芝广场进行一场交流演出,以“月月有交流”,实现“年年有突破”的效果,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锻炼基层文化队伍——

■ 本报通讯员 田源 文/图

1月22日晚,冬日的夜空十分晴朗,散落着点点星光。旌德县城的灵芝广场上早早就聚集了很多群众,远远就看到大屏幕上跳动着“梓山大舞台”五个大字,原来又到了“梓山大舞台”演出的日子。人们一边翻看节目单,一边议论即将开始的演出,欢声笑语里洋溢着热闹,充满了期待。随着冷光烟火的绽放,优美的群舞《花开盛世》拉开了当晚演出的帷幕。观众们自发地挥舞着荧光棒,为演出叫好。

从2014年10月开始,旌德县推出了“梓山大舞台”这个颇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主办,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承办,每月在县城灵芝广场进行交流演出,以“月月有交流”,实现“年年有突破”的效果;同时,也藉此促进本土文艺创作和演出繁荣、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锻炼基层文化队伍、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至今,“梓山大舞台”已举办《诗意旌阳》《西乡韵》《北乡情》三场演出,其中《诗意旌阳》为旌阳镇承办,《西乡韵》由庙首镇、白地镇、孙村乡承办,《北乡情》由三溪镇、蔡家桥镇、兴隆乡承办,受到群众一致欢迎,取得良好反响。 1月22日的这场晚会是第四场“梓山大舞台”活动,也是今年首场演出。

这台晚会以 《春天的绽放——魅力东乡》为主题,由版书乡、俞村镇、云乐乡这三个来自旌德县东乡片的乡镇举办,展现了这三个兄弟乡镇的文化底蕴和青春活力。为此,三个乡镇积极组织创作和排演,准备了各自的拿手好戏,展示地方民俗,一举推出歌舞、音乐诗歌、少儿群舞等十二个节目,为群众奉献了一台视听盛宴。

《打棍求雨》是早年流行于旌德县版书乡隐龙村的求雨习俗。为了这次演出,版书乡请来了专门的艺术指导,融合现代艺术风格,使其更加适合于舞台表演,为观众们再现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老韵味。俞村镇的少儿群舞《我的偶像》,由俞村中心小学的学生表演,孩子们用充满朝气的舞步引出新时代的精神榜样——雷锋,在观众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有着 “灵芝之源”美誉的云乐乡精心准备了4个节目,一经亮相,精彩纷呈,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我来自灵芝的故乡,那是个美丽的地方……”伴随着农民们朴实而充满深情的歌声,一曲《灵芝的故乡》为人们展现出一幅云乐乡森林小镇的秀丽风光;音乐诗歌《追月》以学生诵读经典为主,其中穿插二泉映月配双人舞和童声演唱《弯弯的月亮》,以别具一格的艺术方式表达了人们千百年来对月亮的向往,赞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成果,激励人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歌舞《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以老年、中年、少年三代人演唱的方式,7对男女伴舞,演绎出欢聚快乐的场景,配以农村生活场景的背景视频,体现和谐、幸福、美满的农村生活,引得台上台下一片欢腾;大合唱 《红色情怀》,则由三个乡镇共同出演,演唱的《游击队之歌》《祖国不会忘记我》等,展现魅力东乡的红色记忆,抒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嘹亮的歌喉,炫丽的舞姿,炽热的激情,驱散了这座皖南山城隆冬的寒意,为2015年画上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新闻推荐

“走读”变“常驻”解忧办实事

■ 本报记者 张敬波初夏的桃园,鲜桃红艳。旌德县兴隆镇三峰村“桃花源”家庭农场,31岁的农场主刘小俊黝黑的脸上不时露出微笑:“去年我这百亩桃园搞采摘,每天都有上千人来,车子没地方停。今年好了...

旌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旌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魅力东乡春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