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宣砚”出龙潭

宣城日报 2014-06-12 17:12 大字

5月9日,旌德申报“中国宣砚之乡”文房四宝特色区域称号通过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专家组评审,这意味着,作为“文房四宝之乡”的宣城真正做到了“四宝齐备”、名副其实。早在十年前,宣城市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授予“文房四宝之乡”称号,宣城市所产的宣笔、宣纸、徽墨都已被列入非遗名录。

宣砚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但作为一个古老的砚种,宣砚的名字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料记载,却处处可见……

在旌德县白地镇洪川村内,一直以来都有着东晋葛洪(公元284~364年)在当地凿石为砚,写成《肘后方》一书的传说,这里的砚就是宣砚的前身。

时间到了唐代,有关宣砚的记载第一次出现在文字之中,大诗人李白著名诗篇《草书歌行》中这么写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全诗生动地展现了怀素酒后草书,笔走龙蛇的动人情景,而“宣州石砚墨色光”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使用宣砚时的感受。郭沫若先生根据李白的《草书歌行》考证,早在1250多年前的唐代,宣砚已通过市场流通进入湖南,并被上流文人士大夫所喜爱。

其后,宋代高似孙在所撰《砚笺》中收录记载有宣州石砚类别。明代高濓在《遵生八笺》中记载有宣砚方物。明代吴去尘《墨光歌》墨上诗文:“空斋清昼陈帘里,新水才添白玉洗。宣州石砚雪洒残,翰走烟云儿卤起”,详细描写了以宣石为材料制成宣州石砚“雪洒残”的特有品质。

不管传说还是史料记载,都明确地告诉了:宣砚成名早,质地好,有传承,堪称名砚。

但造化弄人,因产地发生地质变迁被掩埋,宣砚到了明末就不在流传,一度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成为一个砚台发展史上一个不解的谜团。

李白诗歌赞颂的宣砚石矿到底在哪呢?从1964年到2009年,安徽省先后组织地矿专家,对黄山和宣城境内可能存在的歙石和宣石砚矿,开展了多次大规模勘探调研,除了先后发现歙县、休宁、祁门和绩溪存在“不及龙尾”(歙石的主产地婺源县龙尾山)的中档歙石砚矿外,神秘的宣州古砚始终不见踪影。

因缘际会,2010年的7月,一场大水过后,白地镇洪溪河内突然多了古怪的黑色石头,闻讯而来的黄山歙县人对此爱不释手,纷纷前来收购。一个有心人士看到了这一幕,他就是一直热爱文房四宝文化的黄太海。“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宣州石砚?”带着这一疑问,黄太海沿着洪溪河溯流而上,终于在白地镇洪川村内的龙潭山上再次发现了宣砚的矿脉所在。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争取,黄太海就取得了该地区石料的开采权,并投资上千万兴办了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聘请著名歙砚雕刻大师方见尘担任顾问,指导学员进行雕刻,至今为止宣砚已经正式问世上千方,这些产品以黑亮如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备受广大文人墨客喜爱。

龙潭深藏千载梦,宝光四射耀砚林。新时期,伴随着宣城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在历史上曾经声名远扬,却又一度销声匿迹的宣砚,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旌德文明县创建工作显成效

旌德讯 今年以来,旌德县统筹城乡文明创建,努力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文明成果,取得了新进展。构建齐抓共管格局该县县委常委会议专门研究《旌德...

旌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旌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宣砚”出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