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舞龙灯、走旱船、猜灯谜、放飏灯市民回忆儿时元宵节,很热闹

黄山晨刊 2014-02-13 22:10 大字

□ 实习生 王路遥 记 者 舒 俊

晨刊讯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热闹和欢腾劲儿。在元宵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听他们讲述儿时热闹的元宵节故事。

今年50岁的吕英平出生在宣城市旌德县,后在屯溪工作、生活。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过元宵节印象最深的就是舞龙灯。“那时,家家户户吃好晚饭都赶去县城的体育场看双龙戏狮的表演,表演队伍多来自周边乡镇。两条龙队,中间是两个人舞狮,扎龙灯、舞狮子,很热闹。”吕英平说,小时候平时没什么娱乐活动,都把这天当作重大节日,早早地就期盼了。

对于在黄山风景区供电部门工作的凌道元来说,记忆中的元宵节主要有看舞龙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民俗活动,而最令他难忘的就是在歙县小川老家,“为了看走旱船、飞火流星等戏灯表演,村民们从十里八乡打着手电、火把赶往演出地点,身在新安江畔的我和老乡们则乘着弯弯的小舟,尽力疾速划桨,不亚于赛龙舟的气势,当月光下的浪花打在窄窄的船舷上,害怕、紧张、刺激以及将要看戏灯表演的渴望与兴奋交织在一起。”

余蓝在黄山区芙蓉社区工作,一提到元宵节,浮现在她脑海中的总是舞狮子、猜谜语、扎灯笼等活动。“那份快乐很简单,三五个同伴一起到乡镇文化站猜谜语、领奖品。后来长大外出读书,元宵节又成了团圆的代名词,做汤圆、吃汤圆,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幸福的事儿。如今每年太平人在元宵节里观花灯,从儿时老伯伯竹编的纸糊灯笼到现代高科技的能唱能动的七彩灯模型,从小时候简单的‘年年有鱼\’到具有乡镇代表意义的大型建筑物灯展,无不展示着人们的智慧和幸福。”现在,余蓝常带着青少年制作手工灯笼,参加元宵节的灯展,“那些灯笼里装着孩子的梦和心愿,还有我们的希望。”

81岁的徽学专家张脉贤的老家在绩溪,在当年那个有着70多户人家的村庄,元宵节观灯是一项集体活动,非常热闹。“家家户户会制作出各不相同的纸灯,如兔子灯、南瓜灯、鲤鱼灯、树灯、宝塔灯、走马灯等,元宵夜,每家的男人会拿着各家的灯排着队围着村庄转一圈,妇女、小孩则在家中放爆竹迎接灯来到自家门前。”张脉贤说,在他八九岁时村里还有元宵节放飏灯的习俗。“放飏灯就是放孔明灯,我们自己做,用铁丝、白纸糊成一个灯罩,底部用铁丝绕一个小盘,放上松树皮、松油点燃,灯中充满热气便升上天空。谁做的灯飞得高飞得远,就预示着谁家来年更旺。后来考虑到放飏灯易引发火灾,渐渐地就不放了。”张脉贤建议,现在可以像过去一样,将观灯办成群众性的活动,通过彩灯和花灯的展出和巡游,提高徽州人对家乡的认识、对民俗的了解,将元宵耍灯代代相传下去。

新闻推荐

探访徽宁古道(四)

□许琦 方光华今天的徽宁古道,路宽1.6米至3米不等,歙县境内路面大多由青石铺就,旌德境内多由花岗岩铺成。古道虽说是官道,驿站却是十里设一铺,显然不能满足过往行人歇脚需要,因此,维修也...

旌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旌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