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 期盼被保护
近日,宣城论坛上一篇题为《夏渡古桥谁来管护?》的帖子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发帖人在帖子中说道:“大货车驾驶员对古桥限载标志根本不理不睬,如果不釆取措施将有一天会桥毀人亡。”针对网友反映的情况,记者特地进行了实地调查。
不堪重负的阮公桥
在网上引起关注的古桥名唤“阮公桥”,位于宣州区向阳镇夏渡老街。从宣港路驶进夏渡老街入口处,一块“保护古桥 限载5吨”的警示牌很是显眼。记者在这里看到,桥头是破损严重,看不出完整形状的两座石狮,桥头西侧的石碑上刻有“阮公桥”三个字,并注明这座桥为“宣州区文物保护单位”。而用青石板搭建而成的桥栏杆和桥基,可以看到明显的水泥修补痕迹,桥面上的石子路也凹凸不平。
尽管桥基上的青石板出现了裂缝,但仍有大型的载重车辆无所顾忌地从桥上驶过,限载标志形同虚设。在记者查看阮公桥的短短的几分钟内,就有3辆可载重10吨的货车从桥上呼啸而过。“我们也曾在古桥入口处放置一些石头来限制大型车辆通过,但最后还是被一些路过的司机搬走了。”古桥附近的居民说。
与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阮公桥厚重的历史。相关资料记载,阮公桥又名新安桥,始建于1499年,是由当时的新安乡绅阮辉、阮杰兄弟出资建造的,后来曾多次重修。阮公桥长50米、宽6.2米,东西向横跨在宛溪河上,为五孔石拱桥,砌法古朴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早在2012年2月,古桥受损的情况就引起了区文物管理局的注意。当时工作人员在宣港路、宣向路与到老街路交叉口分别制作了限载标志牌。“当时我们准备在老桥两端浇铸限载水泥墩,但由于阮公桥是老街通往城区的重要通道,遭到很多村民的反对。我们就先设立限载标志,等到对古桥本体进行修缮时再采取限载措施。”区文物管理局局长朱锐解释道。
备受呵护的福成桥
比起“不堪重负”的阮公桥,在距夏渡老街100多公里外的旌德县蔡家桥镇的福成桥,就显得“惬意轻松”得多。
福成桥俗称“蔡家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初名“定远”。1723年重建五孔石拱桥,长95.5米,宽7.1米,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现为旌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福成桥头,记者看到福成桥的老桥新桥“排排坐”,偶尔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走在古桥上,而车辆大多从旁边的新桥上驶过。在桥头有一块近两米高半米宽的石碑,上面刻有这座桥完整的来历。搭建福成桥的桥基和栏杆的青石板,大体形状完好,虽然一些石板出现了裂缝,但都用钢筋进行了加固。走在桥上,栏杆上模糊的图案、桥面上的青石板、桥中竖起的八面佛石像都带给人一种古朴感。
“我们这座老桥保护的还行,2007年和2009年我们这边发大水,古桥受了一定的损坏,政府都筹资对古桥进行了修缮,晚上散步时会经常从桥上走,很有年代感。”住在附近的居民汪红潮笑着说道。
古桥保护困难重重
相隔100多公里,同为县级保护单位的阮公桥和福成桥,却面临着两种不同的境遇。这是为何?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福成桥是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经济发展,古桥已经承载不了过大的车流量,1995年时旌德县公路局花费了100多万元在它旁边修建了一座与之平行的桥梁专供车辆行驶。而阮公桥的维修方案也在两年前就已制定出,但由于宣州区文物管理局一直没有招标到适合的施工单位,所以迟迟得不到落实。
据市文物局统计,宣城市现共有307座古桥,但大多数古桥的现状都和阮公桥一样不容乐观,像福成桥保护的相对较好的古桥屈指可数。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宣城市在文物保护方面有些“有心无力”。
“宣城市文物古建筑维修方面的专业人员十分紧缺。”市文物局负责人朱锐告诉记者,“文物的修缮很复杂,需要具有专业文物保护测绘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的单位才能施工。”据了解,安徽省拥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仅有7家,熟悉地方传统建筑工艺做法的施工单位更是少之又少。
除了专业技术的缺乏之外,修缮资金的短缺也是一个大问题。“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多,只能按照轻重缓急逐年安排修缮。”朱锐表示,宣城市对文物保护的工作越来越重视,资金投入也逐渐增加,但是需要修缮、维护的文物众多,只能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先将资金用在有重要历史价值、有旅游价值或是濒危的文物上。而宣州区文物管理局负责人芮峰介绍,宣州区有几个大型的古民居,处于随时倒塌的状态,古房一旦坍塌,恢复工程将十分浩大,所以宣州区现在工作重心都放在古民居上。
在采访中,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其实我们工作人员比任何人都心疼文物,但现有条件不太允许所有的文物都能得到较好的保护,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保护文物。”
新闻推荐
旌德县人武部针对持续睛热高温少雨、旱情严峻的形势,组织全县10个乡镇千余民兵预备役人员头顶烈日战高温,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旱救灾的第一线,与当地乡镇干群一道战高温抗大旱保民生。图为民兵在抗...
旌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旌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