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任家坡太史第非“太平天国英王府”的错说(上)

安庆晚报 2012-07-15 19:53 大字

 

近日,有朋友从网上下载了署名“皖者”的《安庆任家坡太史第非“太平天国英王府”》一文送给我,我粗略看了一下,真是天生奇文,“妙”不可言!网文发自上海,显然是在显示文章的份量和张力。这位“皖者”目的很明确,一心推“任家坡英王府”立“曾国藩故居”。

安庆任家坡英王府,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从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和《曾国藩日记》中知道的,为寻找这个遗址,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对安庆旧屋作了调查,经过比对,筛选,确认任家坡太史第即是当年太平天国英王府。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闻讯后纷至沓来进行考察,得到了我国学界一致公认。安徽省原副省长苏桦等领导专为英王府这一重大发现亲临现场视察,并指示要保护好这座英王府。

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安庆任家坡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壁画”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文《安庆任家坡太平天国英王府旧址考》在《文物研究》第十三期发表前后,安庆蒋元卿、鲁尧贤、蒋放和汪军先生提出质疑,八十年代某地开发商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说:“听说这个英王府是假的……”九十年代初还是被拆除了大半,殊为可叹!时至今日,提出质疑的“皖者”自属是第五人了。姑且不说“皖者”对太平天国史学认识的肤浅,他为了推倒我的考证,出于无奈,竟采用了“偷梁换柱”的手法。

为加强安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更好地保护安庆文化遗产,我作为专业考古工作者,负有使命,写出以下几点看法,以正视听。

一、“皖者”对遗址坐落方位,不知所云

寻找遗址如果离开了其地域方位,则谈不上做考证,安庆人有句老话:“摸不到坟包乱磕头。”

曾国藩、赵烈文是太平天国英王府的见证人,他们所说的话当是第一手信史。咸丰十一年八月廿一日,赵烈文在其日记中写道:“伪英王府,在城西门。府屋颇多,不华美,亦不甚大,满墙皆彩画……”赵烈文所指的“在城西门”,便是英王府的坐落方位。有人问:赵烈文初来乍到安庆,他怎么会知道英王府“在城西门”?这既是考证英王府的一个关键问题,又是长期以来一直让某些人困惑不解。

按我国历代建城,其南北二门必在子午线上,这是一条径线,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轴线,以中轴线划分古城东西两个部分。再如北京旧城子午线,南自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紫金城、景山、钟楼、鼓楼,贯穿北京旧城南北两端。今天我们见到的北京东单、西单、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长安大街、西长安大街,都是以子午线分东、西。赵烈文是阳湖派学子,学到养深。他从安庆入南门,从南门正街向左经胭脂巷至任家坡,说英王府“在城西门”,焉能有错?!

“皖者”并不懂这个常识,所以他在文章中如是说:“赵烈文在当时环境条件下,不可能去花大量人力来测量南北镇海、集贤门的子午线后是不是城西门,有没有偏差,再在《能静居士日记》上记载‘在城西门\’,像这样的理由,实在太牵强了!同样逻辑,赵烈文在当时为何不再测量一下安庆东西枞阳、正观门的经纬线,看看任家坡太史第是不是‘在城南门\’更实际?”很显然,他的这一通议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皖者凭藉《安徽清节堂征信录》说事。按《征信录》只是光绪年间为节妇建造清节堂的缘由和经过记录在案的一本书。清节堂前身建筑,经考,只是太平天国衙署,并不是英王府。按中轴线划分,其坐落方位在东,与赵烈文所云

 

“在城西门”显然相悖!

 

二、“皖者”对任家坡英王府的存在出于无奈,偷梁换柱

从实地调查,英王府正门至西(即西辕门内)有一南北向马蹄形高楼,三面(即南、北、西)僻有扇形窗棂,可远眺故城,起着太平天国军事“望楼”的功效,并为史料所证实。按安庆城于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五被湘军攻陷,事隔二十天,即在八月廿五日,赵烈文在其日记中写道:“饭后同行到督帅行署,伪英王府也。在城西门……又登西偏高楼一眺”。又同年十二月廿一日曾国藩日记:“冯竹渔自广东购寄千里镜二具,在楼上试验,果为精绝。”这两则日记都指的任家坡英王府。

我们再看清节堂前身,虽然做了曾国藩行台,但到了同治二年开始建楼,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至后院新屋登楼一望,耳目为之开朗。傍夕阴雨,又登楼眺望良久。”他的女儿曾纪芬在同治二年九月廿九日年谱中同样写道:“至皖时文正公稍增葺三楹……又喜构望楼,以资登眺,因于三楹上加小望楼……余在督署虽仅髫龄,而随诸姊之后不出署门一步,惟从望楼上得见迎会之高跷,稍知市井间情状耳。”可知曾国藩的行台是在安庆闹市中心的繁华地段。

这两则同治二年记事,如同一湾湖水,清澈见底。而“皖者”以偷梁换柱的手法,将曾国藩日记及曾纪芬记事移植到任家坡。“余在督署虽仅有髫龄,而随诸姊之后不出署门一步,惟从望楼上得见迎会之高跷,稍知市井间情状耳”,这段话全被皖者悉数删除,还大言不惭地说:“很明显任家坡太史第建筑不是英王府,而是曾国藩故居,这里地处古城边缘高岗之上,既偏僻又安静,适合曾国藩家眷住所。”凡安庆老百姓都知道从任家坡楼上是看不到城中心的“迎会之高跷,稍知市井间情况耳。”

 

三、“皖者”塑造的所谓“一排三组”,子虚乌有

按曾国藩咸丰十一年八月廿一日日记:“开船至南门登岸,移寓公馆,即伪英王府陈玉成之府也。一连三所,其东一所为就天燕陈时安(应为格天福陈时永之误———笔者注)之伪宅”。由此我们知道英王府结构为“一连三所”,经实地考察任家坡太史第老屋正与曾国藩所说相对应。见《征信录·旧屋存案图》,清节堂前身并不具备这一建筑格局。

“皖者”写道:“本人认为江船停靠安庆江岸,进镇海门,经南门内正街、四牌楼即到马王庙英王府。英王府房屋一排分三组部分,前身是‘马王庙、郡伯祠、三清殿\’及周边民宅改建,见《清节堂征信录》也的确是一排三组房屋。”

按《征信录》所载,布政使衙前置直隶按察使清河道叶伯英等“伏查通志局屋一区,原为马王庙三清殿等处,俱属公所,因被乱合并改为伪屋”。旌德县民江根生的禀呈:“身祖在省城马王庙下首开设永吉典铺。咸丰三年兵燹无存,身于同治二年来皖,见典基在伪造王府改作行台之内,续又改作通志局。清节堂屋宇之西界以马王庙公基为止”。皖省清节堂董事教习知县舒卓元等禀呈:“系蒙宫保克服安庆省城,存留伪府,始为行台,继为皖省通志局,经绅士禀请裕抚部批准,改建皖省清节堂,基本马王庙旧址。”“通志局旧屋,原系逆匪拆毁祠宇、民房、船只改造伪府,至拆建堂屋多有朽烂。”

以上记载,节节可考,可“皖者”无视这一历史真相,在其文章中又说:“本人认为被毁的是指庙宇内一切宗教构筑物及物件,而原马王庙三清殿原房屋建筑尚存。”所述与曾国藩日记及《清节堂征信录》(包括图纸)风马牛不相及,智者自能明辨!

 

 

 

胡寄樵

新闻推荐

100多斤重野猪“潜伏”校园 事发旌德,撞伤一名教师家属,最终被“枪决” 曹小兵 记者 何曙光

星报讯 昨日上午,宣城市旌德县一中学发生惊险一幕:一位老师的家属在穿过校园操场时忽然遭遇一头大野猪的袭击并被撞伤。由于报警及时,这头“肇事者”被击毙。 “当时我还没来得及反应,那头野猪就朝...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