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麻纺老板三迁工厂矢志不渝终成正果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11-19 13:07 大字

“要创业就要坚定信念,要坚持到底。”谈到创业,旌德县鑫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和云感慨颇深。 40岁时他从纺织国企辞职下海,成立自己的纺织公司,可城市改造中的几番拆迁,使厂房不得已三次搬迁。这三次搬迁让公司客源流失殆尽,难以生存。但他硬是咬紧牙关挺了过去,最后一次仅用半年时间便在旌德深山的废旧工厂上重建新的公司。

下海租厂房重金买设备

在旌德县鑫源纺织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十几台纺织机械整齐排放,“吱吱呀呀”地工作着。牛和云摸着一匹匹织好的麻布,不禁感叹,“30年了,我一直干纺织这一行。 ”牛和云介绍,他最早在芜湖市苎麻纺织厂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草根工业”兴起,一些芜湖人纷纷外出经商。眼看着身边不少人做生意、办企业并取得不菲成效,敢闯敢拼的牛和云心也“痒”了。

2002年,他毅然辞职下海。利用自己多年在纺织厂的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牛和云筹资500万创办起鑫源纺织。那时芜湖土地购买有很多局限,只能租用厂房,500万元的巨额启动资金中,牛和云用了300万购买一些高端的机械设备。由于设备先进,麻布质量得到保证,产品价位也很低,销路一下打开了。鑫源纺织渐渐起色。

三次搬迁矢志不渝

可正当工厂逐渐步入正轨之时,2004年10月,芜湖市政府的一纸文书让牛和云满是惆怅。 “由于新城建设,自己租用的厂房要求被拆迁。几十吨重的机械设备一一转移,工厂要暂时停止生产。”牛和云告诉记者,那一年鑫源纺织不得不停产近3个月,另觅厂址重新开张。

新址开张不到一年,鑫源纺织第二次面临拆迁命运。 “2005年,所在的厂区以及周围住房被要求整体拆迁,当时听到拆迁的消息,自己就懵了。为了搬家,真是寝食难安。新厂址要选在哪?机器设备怎样转移?停产了如何向客户交代?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牛和云坦言,由于搬迁,订单完不成不说,员工队伍也不稳定,客户也自然流失了。

2008年底,新厂区由于要建高架桥,鑫源纺织第三次面临搬迁。“当时一边在热火朝天地生产,一边是拆迁办催促搬家。真叫人苦不堪言。无锡客户1000多万的订单,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牛和云说,这第三次的搬家让疲惫不堪的鑫源纺织损失惨重,丢失了千万元的订单,还赔偿了20万元的违约金。

频频搬迁的鑫源纺织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周围的亲人开始劝牛和云放弃。 “打击太大了!但那时我想,再痛苦我也得顶住,我一倒就意味着全盘皆输!什么都可以倒,但毅力和信心不能倒!”收拾残局之后,坚定了信念的他决心从头再来。这一次,他考虑长远了,“能有自己的土地,让纺织厂长期稳定下来,这是最重要的。”牛和云说,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旌德招商引资,了解到旌德投资环境好,且当地的苎麻资源相当丰富。于是,牛和云转战旌德深山。

转战深山重建工厂

三次搬家使牛和云重新变得一穷二白。顶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他开始四处借贷,用自己的机器设备在旌德县联社抵押贷款300万元。 “拿到这300万元的贷款,我就带着工人在自己购买的土地上建造厂房。那时这里全是一片废墟,杂草重生。记得一次,还看到了蛇。 ”牛和云回忆道,“没有住宿的地方,半年的时间就吃在车里,睡在车里。虽然辛苦,但心是暖的。人生嘛,有高潮就会有低谷。难受的时候,就哼哼那首《重头再来》。”

2009年10月,鑫源纺织再次投入生产。稳定后的鑫源纺织,一些流失的老客户也回来了。今年,牛和云还从东北引进了麻类新品种,在旌德当地种植。鑫源纺织加大生产纺纱、织布及各类麻纺织纤维等产品,产值2000万元。 “今年仅10月份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200万,缴税就缴了15万元。 ”牛和云笑言,现在自家的产品已经远销海内外,“别看窝在这深山里,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下一步,鑫源纺织将与浙江金号实业、铜陵大东(香港)染整厂合作,建立纺织工业园。建成后鑫源纺织的年产值可超2亿元,利税达2000万元,可解决就业1000人左右。 ”牛和云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

本报记者李晓磊特约记者方瑜

新闻推荐

王秀美:总把用心服务放心头

近年来,旌德县蔡家桥镇人口计生工作成绩熠熠生辉:2009年,镇计生办被评为“宣城市巾帼文明岗”;2010年,该镇获“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乡镇”称号,镇计生服务所被评为 “十一五”期间全省人口计生技术服...

旌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旌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