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铸成丰碑——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周会明(三)
■ 安徽日报记者 李浩
在宣城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干警杨凌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未装订完的卷宗,这是去年11月,周会明办理的广德县医院某领导职务犯罪案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会明顶着病痛,仍然亲自参与办案的每一个环节,亲自起草法律文书……可是,案卷即将完成,却再也等不到周会明签上名字。参与办案的杨凌告诉记者,“‘专业严谨、尽心尽力\’,是周会明副检察长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为了周会明人生的最后注脚。
扎根一线 业务过硬
1988年,周会明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市检察院工作。20多年间,他从书记员、检察员,到反贪局指挥中心主任、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凭着深厚的法学功底和办案经验,迅速成为全省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
反渎职工作存在发现难、查证难、处理难、阻力大等特点,查办反渎职案件的数量一直较低。“对于渎职案件,很多人并不了解,认为只是工作失误,但是一个渎职案件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动辄上千万元的巨大损失。反渎工作必须取得突破!”周会明总结道,渎职案件的线索大多从一些安全事故的报道中发现。针对此,周会明创建了一个由法制新闻记者组成的反渎信息联络员制度,通过对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关注,积极发现案件线索。2010年,周会明从媒体上看到一条有关黑诊所发生多起致人死亡的信息,当年就查办了长丰县卫生监管部门多人渎职犯罪。在办理征地拆迁领域,他领衔办理了轰动全国的“房叔”方广云案等一批重特大案件。
去年8月,完成援藏工作的周会明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到任后,周会明把自己严谨、专业的工作作风带到了这里。为了一张税票证据,翻遍几大麻袋材料;因为一个同步录音录像光盘没有封口,马上要求查清楚是哪个环节开了封,并打电话通知基层院检查所有光盘……看似很小的事,只要影响到规范司法,周会明绝不含糊。
坚持原则 秉公执法
刚参加工作时,周会明是合肥市检察院仅有的几名法律本科毕业生之一。领导对他寄予厚望,“特地交代部门领导,周会明这个大学生,一定要好好带。”领导的重视让周会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秉公执法是周会明工作的最高准绳。对待每一个案件,周会明总是坚持法律原则,按法律规范办理。2004年,合肥市土地系统发生窝案,时任合肥市检察院反渎局局长的周会明,顶住巨大压力,带领各基层检察院干警果断查办,在全国首次揭开土地系列案件背后黑幕,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当时压力非常大,但是周会明一直坚守原则,顶住压力,只要有问题、有困难、有阻力,都会冲在最前面去解决。”合肥市检察院干警蒋培说。
周会明深知,守住底线才能秉公执法。在办案中他从不接受嫌疑人等吃请。“当时经济水平不高,一些人送礼也不过是送点挂历、土特产等,但他从不收受。”合肥市高新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谢定才告诉记者,周会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常常告诫同事要公正执法。“有些聚会不要去,有些饭不要吃,有些人不要见。”援藏干部、山南市检察院控申处负责人陆健说,周会明时常如此提醒办案组人员要保持一颗廉洁之心。
扶贫济困 心系群众
“周检是一个好人,面对困难群众,他倾情帮助毫不吝惜。”除了敬业、严谨,在宣城市检察院宣教处工作人员查丹的眼里,周会明是领导,更是一个心系群众的热心好人。
援藏期间,周会明援助藏族困难同胞,自掏腰包,给所驻村的错那县卡达乡支援3万元基本建设费用;给咸阳民族学院藏族班困难学生援助了1万元生活费;向浪卡子县贫困的教学点捐赠文体用品……
去年9月,周会明赴京参加“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颁奖礼,在回宣城的路上,得知宣城市检察院有一位老驾驶员患有肝癌,需要进行换肝手术。虽然素未谋面,周会明却萌生了将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他的想法。
送钱去的那天,周会明叮嘱陪同人员:“我和这位师傅之前都不认识,因此尽量不要打扰人家,我们进去把钱给他就走,待久了人家会不自在。”进门后,周会明询问了驾驶员师傅的身体状况以及恢复情况,然后将装有1万元现金的信封塞到了他的手里。没有客套、没有合影,为了避免受助人的尴尬,周会明来不及喝一口水,便匆匆离去,留下的只是沉甸甸的信封与无言的爱。
新闻推荐
罗妈妈给媛媛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时,她很高兴。罗妈妈帮罗媛媛穿袜子。这是罗媛媛历经大半年时间绣出的第一幅十字绣。罗妈妈每天都要给罗媛媛全身按摩。“如果有时间,你尽快来吧,她现在的健康状况不是...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