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伴!他在安吉龙王山留下的脚印 可绕地球一圈有余
龙王山,坐落于安吉县西南部,主峰海拔1587.4米,为浙北第一高峰,也是黄浦江源头之所在。
据上海市地理学会探源考证的结果显示,西苕溪60%的水来自于龙王山,西苕溪60%的水注入太湖,太湖60%的水又流进黄浦江。
12月14日,龙王山迎来了初冬的第一场雪。
白云深处。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关岗站,一个小老头拉拉衣领,顶着寒风,往山上走。
他是这里的护林员,名叫刘光兵,精瘦的个子,硬朗的身板,走起雪路健步如飞。
雪中的森林,雾凇环绕,寂静无声,一连串或大或小的脚印,暗示着山里的热闹。
野兔的、松鼠的、野猪的,老刘欢喜地看着这些脚印,心想:越是下雪天,越是要上来。
这是为啥?
为了保护安吉小鲵及银缕梅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一
30多年前,从安徽广德走来一个小个子青年,带着5块钱、15斤米、一把弯刀、3身衣服,还有一床被褥,只身一人来到安吉。
在大王山林场,刘光兵找到了一份临时的工作,孤零零一人,住在山顶的茅草屋内。
小伙懵懂地呵护着眼前的这片茫茫林场。有人偷伐松树,他彻夜追踪,忍饥挨冻,找到了人和树。
小伙的一举一动,林场的场长、老护林员看在眼里。
“树老叶归根,你就当一名护林员吧,将根扎在大山。”老护林员语重心长地说。
“大山,会成为我的家吗?”前路未知,小伙凭直觉做出了选择。
从那以后,他的人生与大山连在了一起,留在树木们的身边,留在那些灌满孤寂时光的弯曲山路上。
护林员工作,是个良心活儿,一个人守着一片山,日夜巡逻,认不认真只有自己知道。
小伙不识字,但认理:为人,要做就做好,不做就不做。所以,不能让林子受一点损失,干得多苦多累多难,都心甘情愿。
因为干得出色,2003年9月,他被调动到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一人驻守海拔1250米的东关岗护林点。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极危物种安吉小鲵的模式标本产地和最重要栖息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世界极危物种银缕梅的极少数集中分布地之一。
东关岗是直通保护区核心地带的咽喉要道,山高路险。
初来乍到,小伙有点傻眼:龙王山上寥无人烟,孤寂又辽阔。一个人守,守得住,守得好吗?
春去秋来,日复一日,守山护林。
时间会给出答案。
从大王山到龙王山,30多年了,他从壮小伙变为头发花白的准老人;30多年来,他看管的山林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韶光易逝,容颜易老,不变的是他对大山的情感。
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一草一木,他都熟谙于心。
他说,龙王山,就是我的家!
二
大山深邃,藏着很多秘密。
安吉小鲵,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十大极度濒危动植物名单上,与熊猫、扬子鳄一同榜上有名。它的秘密就藏在龙王山里。
1992年,浙江师范大学的顾辉清教授在龙王山海拔1350米的泥炭藓沼泽地里发现了这一全新物种,并命名为安吉小鲵。
因为,全世界范围内,70%的小鲵栖息在这里。
“要照顾好小鲵,不要让外面人知道。”10多年前,顾辉清教授再次来到龙王山,临走时嘱托刘光兵。
“我会的。”刘光兵一口答应。
在千亩田湿地围栏的入口处,刘光兵穿过茂密的草丛,小心翼翼地察看有没有驴友闯入的痕迹。
这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他平日的重点巡查区。刘光兵每天至少要跑三四趟,双休日进山驴友多的时候,一天要跑七八趟。
因为他知道,安吉小鲵对环境特别挑剔。它靠皮肤呼吸,对环境很是敏感,一旦水域、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它的生存状态。
今年,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荣升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我省唯一以动物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王山的秘密,不止于此。
下雪前的几天,刘光兵安放在山里的红外相机又发现了新的秘密——黑麂现身了。这是被国际上公认为最为珍贵的鹿类之一。
在此之前,高度濒危的野生梅花鹿,以及鬣羚、猕猴、白鹇等一一出现。
……
望着这些大山的“精灵”,他会心一笑,暗自打气,誓要留住一片勃勃生机。
三
山高路远。
巡山是护林员的主职。除去恶劣天气,刘光兵一天至少要走五六个小时约15公里的山路。
这些年,他在龙王山留下的脚印绕地球一圈有余。
龙王山的主防火道线路全长16.47公里。
每隔一段时间,老刘就要花上两天,沿主防火道线路检查一圈,饿了就吃点自备的干粮,渴了顺手掬一捧山间的泉水,累了随便找根枯树干坐在上面休息一下。
2013年8月1日傍晚,管理处护林防火办公室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附近居民报警说:看到龙王山上有火光。
消息迅速传递到山上。大山深处一片漆黑,火在哪里?
为了探明火情,打前锋的老刘如急行军一般冲向了龙王山主峰,将平时要走2个半小时的山路硬生生压缩到1个半小时。
他站在高处向下俯视,夜色依旧,疑问萦绕心头:“火到底在哪里?”
无所发现的老刘按捺着焦虑的心情跑下山顶,与往上赶的保护区管理处的同事汇合,说明情况。放心不下的几人,带着仅有的矿泉水和饼干,坚守到天明。
终于,山下传来确切的消息:火情有误。
老刘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一夜后,老刘那双从不因山路崎岖而畏惧的腿,3天没抬起来。
四
幼年的苦楚,让刘光兵没有读书的机会。
但山里的老刘却出奇认真地保存着一本“日记”。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笔记本,里面有着不同人的笔迹,内容大同小异:“今后不在保护区内挖任何东西”“从今以后,不在保护区做任何违反保护区规定的事情”……这是一本由保证书组合而成的“日记 ”。
其中最新的一张书面保证书,落款的时间是2017年8月9日。
落款的三天前,千亩田围栏边出现了一串可疑的脚印。凭借多年守林经验,老刘判断:有盗猎者出没,目标是当地俗称石鸡的棘胸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盗猎者很狡猾,趁着夜色深沉潜入山里,与老刘玩起了躲猫猫。
凭一人之力,要在望无边际的大山里抓住盗猎者,何其困难。老刘打起了他最擅长的伏击战,守在临时休息点,全神贯注地等待着盗猎者的灯光闪现。
一守,就是一宿。整个人都麻木了。第二天背上睡袋,继续守。
好在这一次,老刘没有等待太久。凌晨三四点,盗猎者带着一麻袋石鸡现身了,老刘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将其人赃俱获。
放归石鸡,留下一纸保证书,老刘才放人。
在与盗猎、盗挖者斗智斗勇的数十年间,老刘战绩辉煌。最长的一次伏击战,他打了整整18天。每晚扔下碗筷往山上跑,守在下山的必经之路。
等到第18天,老刘与盗挖松树的人狭路相逢,拿起手机,对准一拍,人和树都上了屏幕。不过,在老刘手机里留了影的人却像兔子一样,飞快溜走。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第二天,老刘揣着手头的证据,到附近的村落一家一家找。最终,把被盗挖的松树送回了原来的地方。
不能盗猎、盗挖,就断了某些人的财路。曾有人威胁他,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他直视对方,铿锵有力地回应:“我不怕,我守的是国家的山,你们这么做是要付出代价的。”
30多年来,他的身影淹没在清冷的长夜里,闪动在辽阔的山野上,300余次的查获记录默默记载着他生命的光华。
五
有人问,独自一人面对盗猎、盗挖者,害不害怕?
老刘嘿嘿一笑:“胆子,吓大的。”
夏天的雷电,最让人心惊肉跳。一个雷冷不丁地砸进屋子,能擦出硕大的火球,到处肆虐。
打雷时,老刘不敢待在装有监控的睡屋,连忙切断所有电器电源,匆匆躲进厨房。结果闯进屋内的火雷,还是炸碎了插座,炸焦了被褥。
对老刘而言,最及时的预警则来自小黑——一条陪伴在他身边的田园犬。
小黑刚来时,被山上的雷吓得三天没回来。从那以后,老刘发现:哪天要是小黑一反常态,赖在屋子里不出去,就意味着这一天雷雨将袭。
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也时刻考验着护林员的胆量。
2012年,“海葵”台风来袭。中午时分,老刘在架在山沟上的简易房吃过饭,正准备收拾碗筷,突然接到山下电话:“山里怎么样?”
没说上几句,轰隆隆一声巨响,打断了老刘与山下的对话。意识到不对的老刘撒腿往山头上跑。
刚才吃饭的房子眨眼间被台风引发的泥石流卷走了。
六
大山腹地,远离尘嚣。
山下烟花璀璨,山上寂寞最浓。
面对高山世界,想找个人说话都没有,孤独和寂寞成为最大的敌人。“在这山里,收音机、狗就是我的伴。”老刘说。
这么多年来,老刘每年下山次数不超过3次,下山几天也会自己掏钱请其他护林人帮忙看管。
去年春节,老刘开了2个半小时的摩托车,回到递铺街道古城村的家,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年初一时,人已回到山上。
“我对不起他们娘仨,但大山既然交给我了,就要讲信用。”老刘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大山和家庭,他选择前者。
“这几年回想起来,真的是很感谢老太婆,她没离开我。”老刘愧疚地说。
这些年,山上的条件一点点变好,有了电视,通了网络,与家人交流也便捷了不少。
老伴打来电话问:“吃过饭了吗,山上冷不冷?”
儿子发微信说:“爸,下雪了,您注意保暖,注意身体,我想你。”
这些都让老刘暖了心窝。
看着相册里小孙女的稚嫩脸庞,老刘想起了家,想听小孙女糯糯地喊一声“爷爷”。
可小孙女过生日,做爷爷的只是看着满山的树木,发个微信红包,委托媳妇买上一个大蛋糕。
他挪不动下山的脚步:“我对这片山有感情,离开它放心不下。”
他说,这山里的一草一木和动物,就像自己的一群儿女,每天看着他们的成长,心里踏实、高兴。
“老刘守山,我们放心。”保护区主任俞立鹏清楚,一年365天,老刘至少350天都守在山里。
好在山上的寂寞一年淡过一年。去年, 东关岗设立哨卡,新增人手管控入口 。今年9月,又有4名护林员上岗了。
护林的队伍壮大了,老刘开始“老带新”的日子。
满满一缸的白菜,数百斤的大米,应对大雪封山再合适不过。想当年,大雪封山5个月,他硬靠着贮备撑了过来。
山上高寒,只有萝卜、青菜种得活,吃饭仰仗山下补给。
“现在工作环境比起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老刘开心地说,安吉县林业局还专门给他涨工资,解决养老、社保。
七
龙王山的老刘,驴友圈里的名人。
在各类驴友论坛,到过龙王山的人几乎都会提到他。
驴友们对于老刘又爱又“恨”。
“喂,刘师傅,我们在一个悬崖边,迷路了,能不能来救救我们?”“喂,老刘,我手机掉了,你帮忙找找,行吗?”……驴友向老刘求助,他总是二话不说,无论多晚,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着急地奔进山里寻找。
今年夏天,有驴友中暑困在了龙王山上,受困的照片发到了派出所。民警找来老刘帮忙。老刘一眼就认出了地方:石岭。驴友最终顺利脱困。
老刘是柔软的,也是铁面无情的。固执得连一抔土、一朵杜鹃都不让人带走。
“塞北的雪”和小伙伴这两年都在老刘的带领下上山捡垃圾。有一次,她想装一袋龙王山的泥土回去养养花,结果被眼尖的老刘瞅见了,给拦了下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不好动,上来玩只能留个脚印。”
在别人的眼里,好也罢,坏也罢。老刘就一个态度:我就是这样,你骂也好,不骂也好,玩归玩,东西不让带走。
被阻拦恼了,有人指着他鼻子说:你看山,看不了一辈子,你明天还是要回去的。
他干脆地回答,我呆在这里一天就管一天,就算我明天回去了,还会有人接着管。
有人来采摘松针,塞给老刘300块钱;舅老爷托姐姐的关系,想挖走一支枫树……但都被老刘一一拒绝,“山是国家的,先有国后有家,自己搞得再好,山上搞光了,我们的家园就没有了。”
山风徐徐,轻声吟唱:有这样一位护林员,他不知道青春为什么流逝在山林深处,他只知道山的生命重于自己的一切……
刘光兵说,现在叫我要回去,我做梦、睡觉,还梦见龙王山。
八
山下很少人知道,护林员所经历的一切。
直到老刘成了全国优秀护林员、省公益林优秀护林员,获得“安吉十大骄傲”“感动湖州人物”等荣誉,人们才开始认识这位与青山相伴数十年的护林员。
老刘被邀请下山,讲述他和龙王山的故事。
人们得以进入并体会平行时空中护林员所经历的一切。而这些,不过是刘光兵30多年护林生涯中,一直都在发生着的故事。
有人对他说,没有稿子,你却讲得很动听。
老刘说,我只是讲了每天在做的事情。
而今,智慧林业正在覆盖龙王山,由热成像、天眼等视频监控交织而成的隐形防护网全面开启。刘光兵他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山林的最前沿。
数十公里开外,与龙王山一脉相连的余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吸引着人潮不断涌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安吉的绿与美时,刘光兵他们正握着砍柴刀,背着水壶,翻越几重小路,将满眼的山、满眼的绿揽于怀。
来源:湖州日报
编辑:黄雅娟
(原题为《青山为伴!他在安吉龙王山留下的脚印,可绕地球一圈有余》)
新闻推荐
广德讯日前,广德县安监局一行对誓节烟花爆竹经营网点进行检查,该镇安办、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执法采取边检查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检查各经营网点的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营业...
广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广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