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吴险峰:水稻田间的农艺师

宣城日报 2016-11-18 00:00 大字

他总是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弯腰弓背,是水稻田间的“农民”,他又是一位科技工作者,全国“南繁”先进个人,安徽省星火奖一等奖获得者。他就是广德县农科所副所长吴险峰。

受父亲的熏陶,吴险峰从小就立下了人生的志向——子承父业,扎根基层,投身于水稻育种事业。

从事水稻育种就像选拔赛,每年要从1万多个基础材料中择优选用,所以要对“选手”了然于胸。吴险峰每天带着笔、本子、剪刀、天平这些工具,在稻田里进行试验数据的采集、记载、比较。一年365天,除了特殊的天气环境,他每天都要在田间工作十多个小时。

水稻育种不同于在实验室搞科研,给水稻杂交进行人工授粉必须在夏天最热的时候进行,因为一旦错过了季节就要等到来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加速水稻品种的世代进程,每到秋季,吴险峰和同事就像“候鸟”一样背着亲本种子,登上南下的火车,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一直干到第二年4月,再带着育成的种子赶回广德播种。这样不停地种和收,育种效率就会提高2倍。

育种基地在海南三亚的一个部队农场里,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吴险峰在田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常常是一身臭汗,一身泥水。终日在高温烈日下工作,越是高温越要干,但只要能育出好稻种,他根本不觉得累。每年春节,他和同事们不得不忍受与亲人离别的孤独,在海南试验田里忙着水稻的田间栽插,性状观察记载,杂交授粉……

培育一个新稻种要花近十年的时间。有时几年辛苦下来,总是失败多,成功少,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吴险峰在老一辈专家的鼓励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三十年来,吴险峰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从事着稻种的南繁北育工作。他创新培育的多个水稻品种和不育系通过审定或鉴定,他主持的多项科研攻关获得省市奖励,为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事业在资源创新、品质改良、产量提升和抗逆育种方面作出了贡献。

新闻推荐

广德列出35条党员标准促“两学一做”

广德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德县提炼出35条“个性化”党员标准,全县1362个党组织围绕“四讲四有”开展了合格党员标准大讨论,进一步细化立标,让每名党员衡量自己、检视自己。据悉,该县“两学一...

广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