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小笋干牵出售卖假盐大案

皖南晨刊 2016-09-12 00:00 大字

经过简单的加工包装,工业盐摇身一变成为食用盐,短短几个月,十余吨工业盐流入市场,流向餐桌。近日,广德县检察院受理了一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这也是近年来,广德县检察院办理的较大的涉盐犯罪案件。

贪便宜工业盐加工卤菜

看起来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腌笋,竟是用工业盐加工出来的?余某财和妻子李某菊在广德县开起了一家竹笋加工厂,主要经营竹笋腌制加工。由于口味不错、价格公道,加工厂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

2016年元月的一天,二人正在家里忙着干活,一辆红色大货车在门口停下,下车一看是同村的王某炳,王某炳问余某财要不要自己车上的盐,价格比较便宜。说着还当着余某财的面,拿出了经营食用盐的营业执照,“盐的质量肯定没问题,一个村的人我怎么会害你?”

余某财见盐装在黄色蛇皮袋里,外包装没有字迹。有点怀疑便从盐袋里抓出一把盐,用舌头尝了一点。感觉就是咸,和普通的袋装盐没有任何不同。余某财问对方什么价格,王某炳说,40元一袋,每包50公斤,即每吨800元。

这个价格让余某财心动了。为了降低成本,余某财就在王某炳处买了4吨盐,每天用这些盐来加工笋干。

同年盐政执法人员对余某财家加工厂进行检查,发现余某财加工笋干剩下的盐是工业用盐,遂立即对余某财进行询问,发现其共用了1.1吨工业盐加工了2000斤笋干,都被杭州、无锡的买家买走了,广德县盐务局遂将另外2.9吨盐找了出来,并当场予以扣押。

经检验,从余某财工厂查获的工业盐氯化钠、水溶性杂质、亚铁氰化钾等项目均不符合食用盐标准,且碘含量为0,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源头浮出水面

2016年4月28日,广德县盐务局向广德县检察院通报了这起工业盐冒充食用盐腌制竹笋案件,广德县检察院认为该案涉工业盐数量大,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已超出行政案件范畴,涉刑事犯罪,建议盐务局将该案移送给广德县公安局侦查,4月29日,该案移送到了广德县公安局。

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这批工业用盐的源头来自一山东籍嫌疑人卜某颌,据在广德销售这批工业盐的王某炳的叙述,2015年腊月的时候,“老卜”即卜某颌,从山东运了一车苹果到广德,车上装了部分盐,“老卜”说这些盐都是从正规公司进的货,广德这边腌制笋干的作坊比较多,让王某炳帮忙销售,销售价格每斤4毛钱。王某炳供述自己在帮忙销售盐的时候,不知道盐为工业盐,直到广德盐务局找到他,才知道为工业盐,自己并未从中获利。

根据供述警方当即在山东省莱州将卜某颌抓获,据卜某颌交代其经营工业盐的营业执照来自其合伙做盐生意的卜某春,通过卜某春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卜某颌从山东省莱州市分两次采购了大约40吨工业盐。通过王某炳将该工业盐中的四吨,销售给广德县四合乡徐村村村民余某财用于笋制品腌制。并卖了10包(每包100斤)给同村的罗某。

卜某颌称其告诉过王某炳,这些盐都是原盐,可以工业用,也可以养殖业用,也可以加工业用,但是直接食用必须要加碘才能食用。

长期食用工业盐或会致癌

至此,三名犯罪嫌疑人余某财、王某炳、卜某颌均已浮出水面。广德县检察院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于6月15日对该案三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予以批准逮捕,现该案就笋干流向等情况正在进一步侦查。

为何在相关部门屡屡严打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依然顶风作案呢,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用于假冒食盐的主要是精制工业盐、畜牧盐,也有用于饲料添加剂和印染助剂的盐类。虽然工业盐由盐业公司统一管理经营,但购买渠道畅通,不少化工商贸公司都有销售。且制造贩卖假盐利润巨大,目前市场上工业盐每吨价格为400多元,而食用盐每吨价格则为4000多元。正是这中间的巨大的利润,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由于工业盐和食用盐的主要成分均为氯化钠,所以从口感上没有大的区别,但工业盐中可能会含铅、砷、汞、镉及亚硝酸盐等杂质,长期蓄积可能会引起皮肤病、心肌损伤、神经炎、多器官功能障碍、肾炎,甚至致癌、致畸。市盐务局相关人士建议市民最好到正规超市购买食用碘盐,并索要小票,一旦发现假盐,可及时投诉。如果因食用假盐导致中毒,首先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迅速自行送医,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要多喝水进行自我急救,并置身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新闻推荐

广德法院开放日: 民兵与法官“面对面”

广德讯(袁小蕾)近日,广德县人民武装部组织60余名民兵走进广德县人民法院,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零距离了解法院工作,推进“司法拥军”。民兵们首先在该院科技大法庭旁听了一起贩卖毒品的刑事案件庭审...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