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学生行囊 五十年变迁

皖南晨刊 2016-09-12 00:00 大字

人物1:1964年考取安徽大学的夏传寿

临行前,夏传寿背着装满自己喜欢的书的一个黄色旧军用书包,外面挂着一只旧搪瓷茶杯,茶杯身上印有鲜红的大字,一边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边是“赠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那是他抗美援朝烈士哥哥的遗物;外加老爸老妈用一块旧床单包裹着的几件旧衣裳,其中主要是一套旧棉军装,那也是他哥哥的遗物,助他踏上前往大学的路。

“那个年代,哪像现在的大学生们乘飞机坐高铁,父母开着自家小车,带着大包小包行李去报到。由于我的父母亲年老多病,经济十分拮据,连路费都困难,还是由地方政府和学校共同解决的。”退休语文教师夏传寿告诉笔者,“虽然这一天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可回忆起来,仿佛就在眼前,那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从穷困小山村走向光明和幸福的开始,那是我独自行走人生之路的开端。”

人物2:1993年考取皖南医学院的陈蔚然

在广德县医院从医的陈蔚然是部队退伍后参加成人高考的,因为喜欢听些流行歌曲,所以入学的行囊里塞了一个随身听、几盘老磁带以及几本休闲书,还有亲戚给的20袋方便面和父母在银行换的方便在食堂找零的几十元伍角纸币——他至今都记得父母、亲人当时给予他的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另外,他还在行囊里装了本部队发的影集,里面有许多在部队生活的照片,方便他闲下来思念战友、思念家人时翻一翻,让相片定格下的美好瞬间,再带他看一看记忆中难忘的人和事。

“当年的物质生活远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但我们过得很充实,那时手机还不算普及,所以很少有人能带上这个,当然,也没有什么聊天软件,但那些与同学围在一起吹牛、侃大山的日子,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无忧无虑,非常难忘。”陈蔚然回忆道。

人物3:2015年考取上海师范大学的刘阳

“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开始,我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列起了‘行囊\’清单,除了原本就有的,另外还花了好几千元呢!”刘阳一边翻出当时的入学装备清单,一边告诉笔者。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无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物品,刘阳表示,她也是各种数码产品的“发烧友”,所以她的行囊里还装上了iPad、单反相机和智能运动手环等。原本还准备带几本好书的她看到已经塞满的行李箱,又想到手机、电脑都可以随时查看电子版,也只好万分不舍地先放下了又厚又重的纸质书。

“还有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和生活费,现在生活比以往好了,父母也总是希望给我最好的,尽管当时生活费已经给了不少,但还是不停地嘱咐我不够再说。”刘阳说道。

新闻推荐

广德织牢 药品安全监管网

广德讯(时新月)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广德县市场监管局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强化药品监管,不断织牢药品安全监管网。强化组织抓部署。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方式,确保工作实效。强化教育...

广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广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