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进革命老区旬邑县马栏镇 喜看“小延安”的巨变

三秦都市报 2015-02-14 13:52 大字

马栏生态小城镇一角

近年来,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以红色文化为名片的外在影响力持续提升、响彻全国。为感受马栏的变化,2月11日至12日,本报记者前往马栏镇,从一户村民家的变化切入,延伸至一个村、一个镇,感受“小延安”——马栏镇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在“马栏精神”的锻造下发生的巨变。

马栏镇马栏村3组王浪平的家,已不仅只是承载家的功能,一块“红色记忆农家乐”的招牌告诉记者,这里已透着文化和商业的品位。

59的王浪平坐在窑洞里和记者拉起家常,他身边有一台大屏电脑,他告诉记者“家里有wifi”。他家的两孔窑洞是经过“改良”装修了的,为的是让游客感受窑洞的冬暖夏凉,而在窑洞的一侧,则是四间两层的楼房,里面有餐厅和标准间客房。

他说,以前他家只是靠着每人两亩多的土地,主种玉米、土豆,日子过得很艰难,每天基本上都吃的是土豆和玉米。

2011年县上开始启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后,镇上和村上领导上门动员、鼓励他家搞餐饮服务。因为儿子学的是烹调手艺,随后一家人商量开办农家乐,不雇人,一家人自己经营。两年半以来,农家乐的纯收入已经有15万左右。

王浪平所在的马栏村,拥有383户村民。村支部书记丁胜先指着片片新居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全部搬出了土窑洞,除极少数住在土木结构的房子里外,98%的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马栏村已经有了新兴产业,有很多村民搞起了苗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60多亩。同时,3户正在申报建设家庭农场,还有7家农户依托红色旅游搞起了农家餐饮,有16家农户搞起了商业服务等,他们出售土蜂蜜和土豆,还有村民搞起了玉米和土豆的精细化加工,撑起了合作社,并已注册了商标。

丁书记说,村子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靠的是各级政府的老区扶贫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在他们村,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土窑洞搬迁等政策,使家家受惠。如今,村民有办楼、休闲广场、图书室和建设器材等等,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文/图本报记者陈奋翔 李小刚

新闻推荐

旬邑土桥镇一“村官”骗取补助款获刑六年

本报咸阳讯(周亚萍记者陈奋翔)一名村官,胆大心贪,既骗取国家的补贴钱,还侵吞村民的补偿款。近日,旬邑县土桥镇一村支部原副书记王某因贪污及职务侵占,被咸阳中院终审裁定,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王某共贪污...

旬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