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腾笼换鸟显生机 破茧成蝶显活力兴平土地流转让农业实现工业化经营

咸阳日报 2012-12-13 10:05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高彦民 邓晓青 孟利明)12月2日,杨一民老人一边在莲菜地里清除病叶残枝,一边亮嗓吼秦腔。让老杨高兴的是,租赁别家的撂荒地,不仅自己刨出了“金娃娃”,他们庄头蔡西村也因为土地流转成为兴平有名的莲菜区。

蔡西村临近渭河,滩涂地1300多亩,家庭联产承包后零散种植玉米、小麦等,由于效益并不是很好,一部分要么撂荒,要么零星种些蔬菜。2010年,蔡西村作为兴平土地流转试点,开始了以出租、承包、反租倒包、互换等形式的土地流转。

土地一旦被盘活,农民立刻腰包鼓。喜生滩涂地的莲菜很快成为这一区域的最佳种植,包括水、电、路等生产条件的改善,一些新技术、新品种如同集成配套,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化的莲菜种植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让流转双方达到了双赢。“现在一亩地最少租金800-1000元,一亩莲菜最少净挣2500-3000元。”老杨用手比划着说。

兴平市丰仪镇党委书记武欣伟告诉记者,他们镇有15000多亩地被流转出去,形成了葡萄、樱桃、土豆、大葱的连片规模种植区域。一边是原先撂荒的地“复活”,一边是套牢在土地上劳动力的解放,土地流转激活了人和土地的相互依附,让农业实现了工业化的经营。

据了解,兴包流转丰仪镇3000亩土地,2800名工人中有2000多人是当地农民,他们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

孔乃雄承包了马嵬办添户村210亩土地种植红薯和大棚蔬菜,每亩承包费500元,凭着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亩均收益5000多元,“先别说我挣多钱,农闲时在我地里打工的40多人,一年就能从我手上领走30多万元!”他努努嘴。如今,孔乃雄成立的兴平市乃雄薯业有限公司已经吸收当地30多名农民成为“工厂工人”。

正是因为摊子大、收益好,孔乃雄将最新的蔬菜品种、最新的管理技术付诸于自己的流转地,提质增效不说,还引起了周边的示范效应,这种跟进一下子加大了农业经营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催生出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经营公司等专业性的农业服务机构。兴平市大地农副产品开发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作为招商引资企业驻进添户村。

据统计,截至目前,兴平全市土地流转38658亩,一般期限都在10年以下,其中流入农户的用于种植粮食作物面积9041亩,蔬菜面积17046亩,果业及经济林木7780亩,用于养殖业1808亩,用于观光休闲农业1950亩。

近年来,兴平市土地流转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也加速了现代农业产业带的形成,如今沿渭河的滩涂经济作物带、西宝中线蔬菜产业带、丰仪北部时令水果产业带如同金色的腰带一样,编织出兴平现代农业的新格局。 (B)①

新闻推荐

兴平聘任31名司法行政监督员

本报讯(李战团王智超)近日,兴平市对31名社会各界人士颁发“司法行政系统特邀监督员”聘书。此次聘任的监督员来自该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在依法履行监督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同时,又是司...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