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协议 停水断电 武功贞元48亩大棚菜等水“喝” 农林局:将采取措施协商解决
培育的菜苗没法栽种,菜农很伤心。
本报讯(记者 吕聪 实习记者 刘江)建设大棚蔬菜基地,安置下岗职工,本是一件好事。殊不知,几年过后,大棚管理方“易主”,武功县贞元镇第一良种繁殖场将每个大棚360元/年的承包费涨至1200元,这引起菜农们的不满。更让人意外的是,为逼迫菜农签订新协议、缴纳承包费,第一良种繁殖场采取断水断电的做法,菜农辛勤培育的菜苗纷纷干枯致死。
不签合同就断水电 幼苗干枯菜农痛心
3月15日,记者来到武功县贞元镇望人腰村,路旁数排大棚映入眼帘。走进菜农王昌库的大棚,里面漆黑一片,村民正提着水桶用碗舀水、浇灌黄瓜苗。大片幼苗发黄,不少已经枯死。王昌库伤心地告诉记者,年前就培育了黄瓜苗,种在地里因缺水这些幼苗始终不见长,无奈,他也只能从数里外的家里用水桶提水浇菜,可不少幼苗还是干枯。算上年前培育幼苗、地里施肥、人工费等,一个大棚损失近3000元。
记者一连走进几家大棚,栽种的菜苗均有枯死现象。在罗全户的大棚,十几盘整齐码放的幼苗干枯,因没有水,菜苗无法正常栽种。据罗全户讲,48个大棚都是下岗工人再就业项目,从2007年起,一直由武功县人事局代收360元/年的承包费,直至去年,人事局将大棚转交第一良种繁殖场管理,今年农场要求菜农签订新协议,将承包费涨至1200元/年。菜农们认为承包费太高,且有不少人觉得种菜收入不高,本想种过这茬不再承包大棚。于是,菜农们找农场协商,承包方式能否灵活些?谁知农场态度坚决:“签协议必须签一年,少一家都不行,只要有一家不签,所有大棚都要断水断电。”2月28日,农场突然断水断电,直至采访当日,菜农们几次找农场和县农林局反映,一直无果。
农场负责人称是“手段”
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临近大棚基地的第一良种繁殖场,找了一大圈,却找不到菜农所说的“张厂长”。农场内一男子得知找厂长,告知记者,厂长正在食堂吃饭。推开食堂门,六七个男女正围坐一起用餐。得知记者来意,一男子表示:“我们厂长没在,里面正在吃‘客饭\’。”这时,又一名男子走了出来,自称是农场职工。该男子表示:“去年农场亏损几万元,就是要断水断电,督促他们尽快签订协议,这是手段。”说罢,两名男子转身回到食堂。有菜农低声说,后走出的男子是张厂长。
武功县农林局
农场也有“困难”,将协商解决
县农林局办公室李主任说,这48个大棚确实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项目。过去,一直归县人事局管理,去年移交给了他们局,现由第一良种繁殖场管理。记者采访当天早,菜农去过该局,下午还准备与张厂长研究此事。
该局纪检委胡书记表示,他不知道大棚断水断电,农场也有“困难”,本是9名编制,目前却有14个工人,日常开销、工资发放需要农场自己想办法。至于1200元的承包费用标准是否合理,“农场应该和局里领导通过气”。听说菜农菜苗干枯致死,胡书记表示,下岗工人务菜本是件好事,如果真如此,那把好事都没做好。最后,胡书记称,尽快将此事向主管领导汇报,并协商解决。 (D)(7)
新闻推荐
武功郑家坡遗址杜晓辉本报记者杨波海咸阳西60公里,有一处4500年以上的大型城垣遗址,这就是上个世纪被考古界称之为“九十年代考古界重大发现”的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郑家坡遗址位于武功漆水河东岸...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