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与《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王静

咸阳日报 2015-03-25 22:29 大字

说起《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他是我们教育人难得的精神大餐,阅读享受;他是家长学生心灵困惑的指路明灯,教育法宝。立足“为教育人说话、说教育人的话、让教育人说话”的宗旨,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以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传播教育良方,灌输教育理念,展示师生才华。

五年前,我初为人师,步入神圣的教坛,满心的欢喜和激动,面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心里充满了无比虔诚与敬畏,不断地告诫自己要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也许由于刚刚毕业,教育艺术、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手段经验不足,师生矛盾也频繁发生,让我万般的苦恼。恰恰就在这时,遇到了《教育周刊》,从此便如获至宝,期期阅读周刊里面的教育文章,着实让我受益匪浅。每逢周三的日子从此也有了特别的意义,望着手里还伴随着阵阵油墨清香的周刊,心里无比的惬意。

五年来,我和周刊一起成长,受周刊的影响,我开始研读教育名著、班级管理、新教育等著作,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水平,令人欣慰的是自己的教育见解也开始慢慢开花结果,周刊上也时不时出现自己的一些教育拙作,文字功底也进步不少,这一切都要感谢周刊为我们教育人提供的广阔平台,尤其是《冷眼热泪》和《共鸣与争鸣》两个教育栏目,聚焦教育争论话题,引发教育得失思考,阐释教育争议见解,不但提升了大家对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理解,更让无数教育人更加坚信自己的教育梦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没有周刊人的辛勤付出,没有周刊人孜孜不懈的追求,如何能够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如何能够引起广大热爱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持续关注,作为周刊的忠实铁杆粉丝,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周刊,希望周刊越办越好,多出精品刊物,更多关注细节。也希望周刊能够更多地关注农村教师,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注不为人知的特殊教育事业群体,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乾县黉学门中学)(E)③

新闻推荐

张军峰用爱心温暖寒门学子“不能让优秀学子因贫困被挡在大学门外”

本报记者马沅聪48岁的张军峰是乾县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他却很懂得紧跟形势,早早走出农村的他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就创建了自己的餐馆。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寒门学...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