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乾陵选址的神奇传说陈希文

咸阳日报 2011-06-22 10:26 大字

闻名中外的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这座久远的帝王陵有许多神奇之处。她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至今保存完好,唯一未被盗掘的一座帝王陵,又是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对夫妻两朝皇帝的合葬陵。

一千三百多年来,这座巍峨宏大的帝王陵园,以其独特的雄资和地面丰富的文物遗存,向世人眧示着大唐的雄风和气魄,记录和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和变迁,也演绎和流传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及传说,这些故事及传说,让乾陵更富于传奇色彩,也更独具诱人的魅力。

在我任乾县县委宣传部长期间,发掘、宣传乾陵历史文化,曾是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我曾组织搜集、整理过乾陵的史料,参加了国家唐史学会对乾陵文化的研讨座谈,集中对乾陵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并策划组织了“乾陵欢迎您”群众大型文艺演出宣传活动。其间,对民间流传的乾陵历史故事颇感兴趣。这些故事和传说,其真实可信性虽让人质疑,但我感到对探索研究乾陵久远的历史和积淀深厚的文化还是有益的,起码可多角度、多渠道提供探寻的线索,增强研究的动力和兴趣,强化宣传乾陵的感染力。

武则天为什么把唐高宗的陵址选在梁山上,乾县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后,武则天诏定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选择风水宝地以安葬灵寝。二人遍游九州,半年后回京交旨,都说把陵址选在好畤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武则天便派使臣同去察看。

到了梁山,二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主峰半山腰停下,指着一块地方说,这就是选定的地点。使臣问以何为据?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钉下一颗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钉在袁所埋铜钱的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惊叹称奇。

使臣回京后将所见如实禀报,武则天听后十分高兴,重赏袁、李二人,并决定把高宗李治的陵址定在梁山。

事实上,乾陵确是块风水宝地。唐朝时,已改“堆土成陵”的秦汉陵制为“因山为陵”模式。唐太宗李世民为自己选定的昭陵(在礼泉的九峻山)就是“因山为陵”。武则天仿效昭陵,为高宗营建陵园,几番派人看风水、占卜吉凶后,结果选中了奉天县的梁山。梁山位于长安西北“乾位”,顺乎天意,且“三峰耸立,气势雄伟”,北主峰高竣挺拔,南两峰东西对峙,为陵之天然门户。九峻处其东,武水环其西,北连丘陵地,南望太白山。这种布局四野宏阔,气势雄伟,属唐十八陵之冠。难怪武则天慧眼识珠,亲自选定。

传说带有神奇性,陵址选在梁山,追溯古代帝陵史,还有其历史渊源。

我国古代皇帝陵,自春秋战国起,以坐西向东、方形封土堆式为主。隋唐之后逐渐发展演变成坐北向南依山为陵式。这两种模式,在确定陵址时有以下共同点:一是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陵区,本朝皇帝去世后,一般都埋在陵区之内;二是陵区往往建在离京都较近的地方,便于管理供奉及祭祀;三是陵区位置大都选在比较高峻之处,以防水患。唐王朝把陵区选在距唐都长安不远的渭北高原上,是符合历代帝陵选址的基本规律的。只是见鉴于堆土式陵墓易被盗的教训,改封土为陵成依山为陵罢了。

事实上,在高宗埋葬之前,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都已修建在渭北高原南缘的峁塬峻岭之中,以北部山丘为大唐陵区的格局已初步奠定。作为高祖之孙、太宗之子的高宗陵地,在这个大范围之内选择已属必然。(C)④

新闻推荐

人民医院就要让人民满意

(上接A1版)质量好:精益求精上水平为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该院成立作风纪律督查组,对全院人员的仪容仪表、劳动纪律、行业作风、服务态度进行督查与专项整治;对医疗文件书写进行规范、检查和评审。为...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