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结对共建 任家洼村旧貌换新颜

咸阳日报 2010-11-24 00:26 大字

村支书任三民叮嘱郑慧芳的儿子:“一定要加快进度,有事就找我。”

任家洼村中心广场一角

任家洼村新民居

本报记者 杨波海

11月3日,记者来到乾县阳峪镇的任家洼村,一下子被这里的新村美景所吸引。但见街道水泥路面宽阔平坦,家家门前绿化带绿草如茵,村子中央像足球场大的健身休闲广场令人心旷神怡,广场两边排列整齐的具有欧式装饰风格的新民居,叫人叹羡不已,特别是村党支部、村委会门前高台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

村党支部书记任三民介绍,任家洼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县建设局与村上结对共建。该村有483户,1700余人,几年前还有部分村民居住在旧窑洞。结对共建以来,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而且全村苹果生产加工、秦川牛养殖、长途贩运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600元。

结对共建,双向互动。乾县建设局为村上无偿提供了总体建设规划和民居格局设计,并支援了13万元的地砖,支助20万元为村上新修水泥路4公里,联系电力局,整合方方面面资金,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县建设局一个支部包扶一个贫困户,局领导一对一帮扶,解决贫困户居住困难,帮助他们发家致富。马智斌局长包扶一组村民任新长,出资3000元为他买了一头秦川牛,让他养殖,又联系民政部门让他享受每月150元的农村低保,并且决定为他争取享受告别窑洞特殊政策,征得村上支持,将旧校舍拆的材料用来帮助他盖房。任新长不仅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温暖,而且在马局长的帮扶下日子有了奔头。

县建设局的实心共建帮扶,不仅使村干部学到了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监督民主化,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9年春节前夕,村上修路欠工队2万元,支部书记任三民毅然拿出自己家卖车仅剩的1万元垫付,解了燃眉之急。村上电网改造,首先必须缴纳部分费用,村支书、主任等4名村干部七拼八凑,共垫支16万多元,使这一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近年来,在县建设局的帮扶协调下,村支书任三民带领一班人跑路劳神、主动争取整合县上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新村建设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低保、三告别工程、贫困户帮扶等。新村建设庄基还田,全村增加耕种土地60亩。同时,为100多户办理了惠民卡,每户可以在县农行最多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家庭产业。村上党员一对一结对子,帮扶贫困户。六组村民郑慧芳,丈夫去世,两个孩子刚成人,村干部联系有关部门让两个孩子出外打工,减轻家庭负担,今年又对她按三告别户对待,补助1万元为她家建新房。记者来到郑慧芳家建房现场,见主体框架已经快完成了。任三民一再叮嘱郑慧芳的儿子一定要加快进度,注意安全,还有什么困难尽管找他。

结对共建,互相促进。任家洼村向县建设局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给每个村都要做一个总体建设规划。建设局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实施。同时,村上提出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县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C)③

新闻推荐

校长的情操 ——记乾县花口初中校长张科党

本报记者辛建斌2003年8月,年富力强的张科党出任乾县花口初中校长。8年来,他带领着这座拥有近200名教师、近4000名学生的乾县初中中的最大的学校,乘风破浪,一路辉煌。10多年来,张科党几乎身不离校,就连...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