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百姓生活美好和谐——市妇联深入全市积极开展敬老孝老调研活动

咸阳日报 2011-05-16 00:16 大字

入户走访农村老人

本报记者 杨波海 赵鹏

全市“敬老孝老”活动动员会后,市妇联主席王玉娥带队,和相关部门干部一起分别深入礼泉县建陵镇山西头村和淳化县胡家庙镇胡家庙村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详细了解老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及家庭的生活现状。

座谈会上,与村支书、主任,镇和村的妇干、部分群众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王玉娥说,敬老孝老活动是在市“三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市妇联牵头开展的一项全市性活动。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家庭和睦、建设和谐咸阳的基础。我们把这项活动与“我做一周村官”相结合,与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相结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典型大力宣传,发现问题认真梳理,能解决的尽快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反映,真正使敬老孝老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她希望各位与会代表就老人赡养、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及生存困难、家庭危机及教育缺失等问题谈实情、建言献策、深入讨论,为深入了解基层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动政策调整和社会关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座谈会气氛热烈。一位老年人代表激动地说:“感谢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关心。这次开展敬老孝老活动很有意义,也很必要。虽说现在社会发展了,社会风气也日益转好了,大部分人都比较尊敬老人,也很孝敬老人。但还是有少部分年轻人做得不好,老人的日子不好过。这次活动,就是对这一部分人最好的教育和批评。让他们知道,不孝敬老人是不对的,这事党和政府还是管的。”

王玉娥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之后说:“妇联关注社会发展进程中突出的民生问题,针对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开展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真实的、可行的、系统的、有一定前瞻性的建议,是对老人负责、对妇女儿童负责。此次座谈会信息量很大、研究很深、建议很实,让我们获得了很真实、很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这对我们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农家小院,市妇联的领导与老人、留守妇女促膝长谈,了解老人、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留守妇女勇挑生活重担,既要照顾好家庭,赡养老人,又要自立自强,照顾好自己,为远在异乡奔波的亲人提供坚强的支持,让亲人舒心,让家庭安心,让组织放心。

通过座谈、走村入户、发放咸阳市老人生存状况摸底调查表和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状况调查问卷等调研方式,初步了解到:两个村户数550户,总人数2431名,60岁以上的老人190名,占总人数的7.9%;留守妇女27名,占总户数的4.9%,留守儿童28名,占儿童人数的10%。83.16%的老人和儿子住在一起,但是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很多分灶另吃;16.84%的老人独自居住;70%的老人患有多种疾病,每年医疗支出在1000元-5000元;大多数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只有13.68%的老人子女给付赡养费。调研显示,青壮年进城打工,较多老人承担着家里的农活和家务劳动,还要照顾留守儿童;有的老人生病后,不能及时就医,使小病酿成大病,有的送进医院也无人照料;有的子女缺乏法律知识和赡养意识,不但不尽义务,反而打骂侮辱甚至虐待、遗弃老人;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意识不强,兄弟之间对赡养问题存在相互推诿,相互依赖现象,都把赡养父母的责任当成“踢皮球”;亲情观念意识淡薄,每天为各自的生活奔波,忘记了去沟通,忘记了去关心,没有抽出时间交流问候,往往存在儿媳和长辈之间几天没有说过话,几天没有见过面等现象。

留守妇女肩负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对子女的教育感觉力不从心;缺乏健康的文化生活,情感空虚,缺乏安全感;留守妇女门前是非多,容易招人闲话。留守儿童则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心里孤独感强烈,缺乏安全感。留守的老人则心灵孤独,特别是病痛时得不到儿女的及时关心,耽误医治,身体状况较差。留守的人群表示,希望能够就近就业创业,让自己的亲人留在身边。(C)③

新闻推荐

市城建局开展干部大培训

本报讯(通讯员许亚平)“能够参加下乡挂职锻炼是我的荣幸,通过短短一周的村官实践,使我感觉到当一名为民谋福利的好村官确实不容易,也更加坚定了我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5月16日,刚刚从淳化县城关镇丁...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