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信任——记泾阳县王桥镇北峪村党支部书记杜琦
杜琦(左一)查看日新建材的新品质量。建材厂成为北峪村村民务工的主要渠道。
村民正在葡萄园压苗。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后,收入微薄的旱地将获得稳定的收益。
北峪村宽敞整齐的街道。在杜琦的垫资下,北峪村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发生巨大变化。
本报记者 阎莉
上午9时,走进泾阳县王桥镇北峪村,8米宽的村道干净笔直,两边的民宅整齐气派,家家门前的花园里花苞绽放,不远处休闲广场的健身器、篮球、乒乓球场地一应俱全,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
唯一让人不解的是,宽阔的马路上竟空无一人,家家大门紧闭,全然找不到聚集消暑的人。这时,一辆满载着砖瓦的卡车驶过来,一询问,司机不以为然地说:“这会儿人都到厂里、园里上班去了,肯定没人,我村没有闲人。”
司机口中的“厂”就是日新建材有限公司,“园”就是千亩酿酒葡萄示范园。而这两个地方,都与北峪村村支书杜琦有关。在北峪村人眼里,杜琦的名字就意味着信心和富裕。然而就在几年前,北峪村人对如何致富还一片茫然。
北峪村有着辛酸的过去。这个只有157户、576人的小村因地处旱原、靠天吃饭被称为“背寺村”,有人给北峪人过去的生活编了顺口溜“五坡四沟黄土畔,身上穿着土布衫,吃水跑远村外担,粮食老是不宽展,鸡蛋换个盐醋钱。挖个土窑里面钻,出门爬坡路弯弯,穷地方多光棍汉,衣食住行都艰难。”
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有人在村里创办了日新机瓦厂,所产机瓦因质量好而一直生意红火,慢慢地,一些村民因拉砖跑起了运输,部分进厂开始打工。这其中就有杜琦的父亲。
2000年,大学毕业的杜琦子承父业,凭借企业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超前的经营理念,日新建材厂进一步发展壮大,机砖生产线和机瓦生产线分别达到2条和4条,彩瓦生产线1条,年产值1000余万元。杜琦可谓青年才俊,春风得意。
大学学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家资丰厚,谁也没有想到,拥有如此优越条件的杜琦会踏踏实实“窝”在小小北峪村当起了村官。2006年,当所有党员全票选举他为北峪村党支部书记时,他真的心无旁骛地当起村官。
“北峪村毕竟是咱生长的地方,咱就是再成功,出门看见周围的乡亲都过得不好,咱心里也堵得慌,脸上没光。再说,大家全票选我,说明群众那种渴望致富的诉求特别强烈,他们真的信任我。”杜琦说。
正是从这时起,杜琦真正开始将北峪村500多口人的命运同自己联系起来。依托日新建材厂,他倡导和支持本村村民从事劳务和运输;围绕新农村建设,他个人先后出资230万元,完成了村2900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和道路建设,以及236平方米的社区场所建设,建成后广场有卫生所、图书室、老年休闲室等服务设施,广场配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及各种健身器材;完成了长870米、宽10米的村内主干道以及87户门口花园建设。尽管北峪村家家都安装了自来水,但由于当地水质一直氟含量较高,为保证群众的饮水安全,他又联系将张家山的矿泉水引来,邻村群众羡慕地笑称:“看人家北峪村,连牛都喝的是矿泉水。”目前,北峪村民在日新建材厂务工的有80多人,年收入100余万元,全村82辆运输车长年运送机瓦,年收入400余万元。
尽管依托日新建材厂村民收入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土地毕竟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看着群众一年辛苦劳作,到头来手里却拿不到多少钱,杜琦又开始思考。高等教育的背景使他跳出常人思维的框框,再次做出惊人之举。
得知县上要与张裕(泾阳)葡萄酒有限公司联手在旱腰带建设4万亩酿酒葡萄基地,想到村上那些贫瘠的旱坡地,杜琦果断出击,先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流转合同,把北部原区的1200亩旱地使用权集中起来,再由村委会与日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把使用权转交日新公司种植葡萄。日新公司按200元/亩的标准付给农户流转费。等基地建成,收益达到20万元后,将其35%作为收益分红分配给村民,其中的5%做为村集体积累。
这一模式使农民没有离开土地,又获得了稳定的收益。现在的北峪村,家家户户没有闲人,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受聘在日新建材厂和葡萄园基地务工,除了固定的流转费和收益分红,家门口劳务成为村民又一项主要收入。
稳定良好的收益使村民生活有了盼头,大家每天“上班”充实愉快,精力都集中一心在挣钱上,村里吵架闹别扭的少了,家庭和睦,气氛融洽。村民富裕了,精神不能贫乏甚至滑坡。此时,杜琦适时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评选,对优胜者进行物质奖励;在此倡议下,村里60岁和8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可以领取补助;中秋节,给老人送“四样礼”;每年高考被录取的考生,给予奖励;自发组织秧歌队、锣鼓队、戏曲班,都使村民在劳动之余有自己的舞台……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村里形成了互学互比的良好氛围,每个人身边的闪光之处,都有可能成为下次大家学习的榜样。
“杜书记好得很,要不是他,我一个女人拖着3个娃,哪能盖得起个房呀!”50岁的程巧玲提起杜琦,“好”字不离口。由于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巧玲一个人咬牙苦苦支撑着家,然而,2003年丈夫还是不幸去世,留下3个尚未成年孩子、两口破窑和数万元的外债,时隔不久,成绩优秀的大女儿又因病住院,耽误了高考,为减轻母亲的负担,女儿主动放弃了补习的机会;本来考取本科的二女儿,也因为困境选择了一所收费较低的专科学校。就在这个不幸的家庭风雨飘摇之际,汶川大地震又使一家四口栖身的破窑出现裂缝。没等程巧玲主动申请,杜琦就派人将她家灾情勘查了,并为她争取了灾后重建补助资金。然而,对此时的程巧玲来说,盖房是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到哪里去找足够的钱呢?万般无奈之下,要强的程巧玲第一次找到杜琦,没想到,还没等她说完,杜琦就送去了2万块砖,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去年9月,程巧玲不敢想象的新房建好了。现在程巧玲在厂里务工,随着孩子的成年,她的生活越来越好。
每天开着农用车运砖,黄引玲生活信心越来越足,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杜琦的资助使她女儿圆了大学梦,并且资助她购买了农用车,通过跑运输改善了生活。
杜琦,敏锐而不失文气,一副黑框眼镜和率真的笑容,使他有时像个阳光男孩,但他瘦削的身体内装得下500多北峪村乡亲,他以对家乡真实的情感,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胸怀,撑起北峪村致富的天空。(C)②
新闻推荐
大火将村民辛辛苦苦播种的玉米付之一炬。本报讯(值班记者李桦记者沈广睿实习生岳菶)泾阳县泾干镇吉元四组一片麦茬起火,18亩30厘米高的玉米苗化为灰烬。7月5日13点多,正在浇地的吉元村村民石章平头一...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