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博士招聘十月无果反思城市“抢人”

济南日报 2017-07-17 16:19 大字

为吸纳人才,陕西西安市人社局去年9月发出公告: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92名。可时隔近十个月,当时参加招聘被录用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却迟迟等不到结果。对此,西安市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郑化卫回应称:“我们授权各个单位来进行具体组织(招聘),那么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单位进展不一,有些进行得早,有些进行得晚,造成整个上报时间也不一,所以最后造成办理手续有延迟的现象。”(7月16日陕西广播电视台)

去年12月,这名博士在所报单位的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今年4月下旬,用人单位才通知说要进行半个月公示。这已经是明显“超时”的招聘程序,可三个月过去,相关程序却依然没走完。如是案例看似只是极端个案,可发生在去年以来,包括西安市在内的,诸多二线城市发起的“抢人大战”背景下,无疑显得极其耐人寻味,也不啻为对相关城市的一种反向提醒。

根据西安市人社局方面的回应,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个招聘单位进展不一,为了统一上报,所以进展快的也要等待进展慢的;二是人社局跟市级部门包括招聘单位的协调“做得还是不够到位”。

按理说,既然是“抢人”,那就得有几分紧迫感。可从这个解释看,实在让人看不出当地相关方面在抢夺人才上的压力与危机感。说白了,无论是为了谋求统一上报,而不惜让整个招聘效率慢下来,还是人社局与招聘单位的协调不够,体现的都是一种僵化的行政管理思维。这十个月,看似是在走正常的程序,其实不过是行政效率低下、程序拖沓的产物。

去年以来,全国多个二线城市为留住和吸引人才,出台了一系列招才政策,包括送钱、送房租、送户口等等,政策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可这起个案分明在提示,好的政策是一回事,政策的落实或又是另外一回事。再好的政策若依然依靠的是旧有的行政思维和程序去执行,不跳出原有的制度和理念掣肘,恐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也难以真正对人才产生吸引力。无论如何,博士招聘十月无果,都与此前高调的人才吸引政策,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

招聘和录取程序的拖沓,所影响的不只是人才被录取的进度,更难免让人对整个城市的行政效率和作风产生连带的“差评”。要知道,一二线城市对人才的比拼,不仅表现在具体的人才吸引政策上,更体现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作风等“软实力”的竞争。如果人才进入城市的第一个关口——招聘,都要经历漫长而不确定的等待,又何以让人对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与行政作风产生好感,继而有“留下来”的冲动和信心?

这起博士招聘十月无果的案例,提醒那些忙着抢人才的城市,别只顾着在抢人政策上“竞技”,更要比政策的落实效率,比“看不见”的公共服务、行政作风的改善幅度,这些才是城市抢人的最大砝码,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求贤若渴”的诚意之所在。若招聘环节都要“卡脖子”,体现浓浓的行政做派,二线城市拿什么去和一线城市抢人?

新闻推荐

白天衣服始终是汗湿的,晚上在地铁口“借”凉入睡,保洁员李师傅—— 不乱扔垃圾 就是对我们的理解

在人员密集区,保洁员李师傅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沿路捡拾一遍烟头。记者翟小雪摄谈起夏季在户外作业的保洁员,人们都说他们很辛苦。可是在称赞他们敬业的同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城市环境...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