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隐没的方式发光——访“2015年度陕西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宁颖芳

咸阳日报 2015-10-13 22:42 大字

暮千雪 本报记者 韩焱

宁颖芳简介:

宁颖芳,女,1971年1月生,陕西岐山人。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理事、省文学院签约作家、省交通作协副主席、咸阳市作协副主席、《秦都》杂志主编。著有诗集《红指甲》《雪,或者爱情》《虚构的风景》,散文集《纸上独舞》《补丁》。

2015年6月20日,西安“奥升2015年度陕西青年诗人奖”颁奖盛典上,咸阳诗人宁颖芳作为三名获奖诗人之一,以优雅从容的姿态为咸阳文坛捧回一枚金灿灿沉甸甸的奖章。在陕西诗人群体中,宁颖芳的诗澄澈空明而不失力度,沉静中涌动着激情,或叙事,或抒情,张驰有度,余韵无穷。她为人谦逊低调,宁静真诚,恰如一朵向阳而开的马蹄莲,安静又明媚,温柔而有力。诗集《虚构的风景》,散文集《补丁》等作品就是自她灵魂里迸射出的光华,馨香怡人。今天,本报记者有幸与宁老师相约,展开一场关于诗歌的话题,同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愿“以隐没的方式发光”的姿态与世界相融的女诗人的心灵世界,汲取一份关于诗,关于生命的滋养。

记者:宁老师,您“愿以隐没的方式发光”,而今天,您却站在了镁灯闪烁的领奖台上,请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必然与偶然。

宁颖芳:“愿隐没成为我发光的方式”,是一位外国诗人的诗句,择其作为我的QQ签名,一是与我的性格吻合,又是我对生命的态度。生活中,我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辞,喜欢宁静独处的人,但并不是对世界无动于衷的人。相反,对生命、对世界我有着炽热的情感,选择隐没,是希望拥有更多的内心自由,更专注地去品咂生命,欣赏世界。诗,便是这份爱的表达方式。能站在闪亮的舞台,是师友们对我的错爱与鼓励,也是岁月对这份炽爱的回馈。

记者: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咸阳的人,宁老师您觉得咸阳与您的写作风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宁颖芳:一个城市的气质与节奏、真实的生活现场,肯定影响着一个人的内心轨迹,咸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写作风格最初是柔美、婉约,到如今力求达到一种开阔、沉静,这与咸阳这座千年帝都的雄浑、大气、包容、典雅、诗意及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记者:迄今为止,您已出版了三本诗集,并在《诗刊》《星星》《延河》等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被《青年文摘》等转载,令人瞩目。那么,您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一个优秀的诗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宁颖芳:很惭愧,这点成绩不值一提。但是写诗多年,我的感受是,一首好诗首先应该能打动人、感染人,有温暖的气息、人间的温度,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能传递给人一种积极的力量,一个优秀的诗人应当有深刻的思想、悲悯的情怀和对自然万物众生的博爱,要有出色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相当的艺术修养。

记者:“愿隐没成为我发光的方式”出自法国诗人菲利普雅各泰的诗作,您一定对西方的诗作和诗人有着广博的了解和研究,可否简单概括下东西方诗作的差异,再向读者推荐几个您喜欢的诗人。

宁颖芳: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审美的差异、翻译等因素,中外诗歌在表达方式、结构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好的诗歌质地是相同的,都是以真挚情感、爱与美作为底色的。我喜欢的国外诗人有博尔赫斯、帕斯、辛波斯卡、茨维塔耶娃、狄金森等,当然,国内的诗人就更多了。

记者:有人说写诗读诗是种小资情调,也有人将诗边缘化,认为小说散文才是文学的主力军,请你站在诗人的立场上谈谈诗歌的力量,尤其在当前“发掘文化软实力”“大力繁荣文化文艺”的良好氛围里,应该怎样发挥出诗歌的创造力?

宁颖芳:把诗定义为小资情调,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不完整的观点。我认为,诗歌应该永远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有其他文本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魅力。在物质高度繁荣、生活节奏更加快捷、生存空间更加逼仄的现实环境下,我们更需要诗歌,需要它的缓慢、清澈、安静、优雅,需要它的简洁、短小、一字千钧的力量,来拯救我们陷入工业文明中的一颗焦虑的心。在诗歌里,可以盛放我们的乡愁、童年、梦想与远方。因此,希望诗人们能带着纯洁之心和使命感写作,写出带有泥土气息的、新鲜的诗歌,写出有血有肉的诗歌,从而与更多的读者发生共鸣。希望大家在生活之余,读些喜欢的诗歌,让生活充满诗意,让心灵旅程变得更美好更愉悦。(B)(11)

新闻推荐

爱车“刘来富”刘紫剑

刘来富不是轿车,不是摩托车,就一自行车。但绝对属名车系列,牌子亮啊:上海凤凰。老式二八大梁。刘来富不是我买的,老丈人无偿赠送,不隶属他女儿嫁妆系列。为什么要给一辆车起名字?声明一点,不是矫情。总想...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