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家庭”暖了干警心——秦都区法院创建“五小法庭”侧记

咸阳日报 2014-09-26 23:48 大字

实习记者 穆琳 通讯员 郑军

人民法庭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担负着大量工作任务。它是人民法院的窗口,最联系群众,也最贴近群众,抓住了基层人民法庭,就抓住了法院工作的重心,因此法庭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法院的整体工作。

近年来随着构建“大西安”进程的发展,秦都区法院面对新形势,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重要性,固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为让干警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以陈杨寨人民法庭为对象,以改善法庭干警生活条件,丰富干警业余文化生活,打造“学习型”法庭为主要内容,以“小家庭”模式为理念,建立“五小法庭”——“小食堂、小菜园、小资料室、小活动室、小浴室”,切实解决干警吃饭、住宿、休息和文体生活需要,让干警们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安心,落实从优待警措施。

从优待警——从改善生活条件入手

秦都区法院陈杨寨人民法庭位于西咸两市交界处城郊接合部,距离主城区大约10公里,是该院唯一远离机关的派出法庭。

庭上干警大多住在城区,由于没有直达公交车,每天上班乘车单程大约需要30分钟,干警外出就餐、购买生活用品都很不方便。此外,陈杨寨人民法庭管辖案件范围涉及陈杨、沣东、钓台三个街道办事处,由于管辖区域较广,居住较远的当事人有时赶到法庭,若遇到中午下班休息,连个吃饭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考虑到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秦都区法院为解决干警后顾之忧,带领班子成员先后多次深入法庭调研,在广泛征询干警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要让法庭干警安心工作,就必须关心干警,从改善干警基本生活条件抓起,从优待警”。为此该院召开党组会议,提出以“小家庭式”理念,借鉴外地法院的成功经验,建立“五小法庭”,解决干警吃饭、住宿、休息和文体生活需要。

完善“小食堂”,干警们不但有了就餐的地方,而且从单一的饮食结构中解脱出来。干净明亮的餐厅,丰富多样的饮食,就餐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心聊天,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建起“小菜园”,干警们在楼道、法庭内外摆放花草,美化环境,而且利用门口空地,规划出多块小菜地,种上时令蔬菜,建起了“小菜园”。闲暇时,大家在菜园里播种、除草、浇水、施肥,不仅丰富了干警们的业余生活,更为改善“小食堂”提供了保障。同时,把“小浴室”纳入“五小”建设范畴中,在法庭设立“小浴室”,安装太阳能,切实改善了干警们的日常生活条件。

学习健身——以丰富文化生活解压

针对陈杨寨人民法庭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实际情况,为丰富法庭干警业余文化生活,缓解工作压力,让大家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审判工作中,院里专门在法庭设立了“小活动室”,购置了乒乓球案子、羽毛球等健身器材,让大家在业余时间有一个活动场所和载体,丰富了干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全面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更能使广大年轻干警远离社会娱乐场所,有效避免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对年轻干警的侵蚀和影响,有利于积极健康的生活作风的养成。同时,使广大干警集中活动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能有效增进广大干警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增加友谊和感情,全面提升集体的凝聚力。

创建“小资料室”,为增长专业知识、陶冶情操,秦都区法院为法庭的“小资料室”购置了200余册专业书籍、300余本人文社科类图书。工作中,干警们可随时到资料室,查阅各种法律书籍,翻阅各类社科材料。自资料室建立以来,法庭干警之间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工作之余在资料室学习交流已成了习惯。

资料室还为来访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开放,向其提供查阅法律书籍资料等便利条件,更好地搭建了联系百姓的连心桥。资料室的建成让干警们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营造法庭浓厚的学习氛围。 (D)(2)

新闻推荐

喜迎华诞六十五 小伙回村谢“父母” 赵柯平花8万元报答全村老人“养育恩”

本报讯(记者景东旭)“这娃在外挣钱咧也不忘咱村里这些老年人,真是个敬老爱老的好小伙!”9月29日,渭城区周陵街道办东石羊庙村成了欢乐的海洋,村口石羊雕塑广场上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该村青年企业家赵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