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995年王泽霞因贫困险些辍学 一个咸阳人两次慷慨资助她完成学业 一位恩人,她找了18年

咸阳日报 2014-09-30 23:07 大字

董学武特意给王泽霞写了一幅字,希望这段特殊的情谊能够长存。

本报讯(记者 吕聪)1995年,20岁的王泽霞因家境贫困随时面临辍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给杂志上一家企业写了封信,希望得到对方资助。一个男人回信,汇款200元。第二年春节,对方又资助200元,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连声感谢都没来得及说,那个人就消失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每月的薪水不足百元。正是这两笔资助让王泽霞顺利完成中学学业。

知恩要图报。这些年,她通过各种途径四处打听,多处找寻,始终没有“董叔叔”的消息。直到2014年9月初,她在网上看到恩人出版了一本著作。这个恩人,让她一直记挂在心,让她足足找了18年。

王泽霞:抱歉,这声感谢拖得太久了

9月28日上午,按照约定时间,王泽霞和丈夫来到咸阳市董学武的家。18年没见,当年那个20岁的小姑娘,已为人母。见到董学武,王泽霞笑了,“叔叔,对不起,我来晚了。”

王泽霞告诉记者,1995年,她家里很穷,正上中学的她随时面临辍学。有一次,她看一本杂志,上面有一家名为“咸阳儿童保健品厂”企业的广告信息。王泽霞拿起笔就给这家企业写了封信,说明希望能得到企业资助的想法。很快,一个男人给她回信,还寄了200元。1996年春节,对方又汇款200元。

“我和叔叔就见了一面,还见得匆忙,这些年找得好辛苦”,王泽霞说,第二次收到汇款,她和董学武见了一面,尔后再没对方消息。这些年,她一直想再见一次董叔叔,当面表达感谢。一有空闲就上网,百度、搜索人名和厂家,听到丁点儿与董叔叔有关的信息,就想方设法打听,遗憾的是,王泽霞就是联系不上自己的恩人。直到本月初,王泽霞在网上看到董学武的新作《信天游的故乡》,比对作者照片,王泽霞喜出望外,“就是他,就是我要找的董叔叔”。

“说实话,我心里有点愧疚,我来得太晚了,这声感谢拖得太久了”,王泽霞说,她特意和丈夫登门拜访,终于弥补了藏在心里的遗憾。记者得知,王泽霞今年38岁,陕西神木人,现在西安居住。已成婚,孩子13岁,正读初二。

董学武:意外,懂得感恩的人不多了

“真的特别高兴!”68岁的董学武说他接到王泽霞电话的一刻,十分意外,愣了很久,“过去这么多年,没想到这个娃娃还记得我”。他回忆,那些年,他是厂长,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从咸阳出差到榆林、神木等地。第一次收到王泽霞的信,觉得“孩子肯定是走投无路了,才想到这个办法”。“我都忘了给王泽霞汇了多少钱,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董学武说,他能够寄那些钱,是“不忍看到一个农村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留下一生的遗憾”。

“像王泽霞这样能知恩图报的人不多了”,董学武希望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学会感恩,这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温暖。

王泽霞说,以后,她会常去看望董学武老人,“就像走亲戚”。(B)(15)

新闻推荐

沧桑巨变换新颜 砥砺奋进结硕果 ——建国65年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周晓光 雷峥桦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咸阳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