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范紫东为了忘却的纪念

咸阳日报 2014-04-08 23:18 大字

范紫东

本报记者 杨波海

在三秦大地,一提起秦腔,无人不知《三滴血》,其中《结盟》一折的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几乎人人都会哼唱。但你若要问《三滴血》这本戏是谁写的,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其实这本家喻户晓的秦腔编剧就是乾县籍人士范紫东,他既是一位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又是一位著名的秦腔剧作家,作为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他从1912年西安易俗社成立开始,历经四十余年,撰写了《三滴血》、《翰墨缘》、《玉镜台》、《颐和园》、《苏武牧羊》、《新华梦》等大、小型剧本69个。

范紫东先生在戏剧创作上的卓越贡献已被载入中国戏剧史,被戏剧界誉为“当代的关汉卿”、“东方的莎士比亚”。可以说范紫东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化名人。今年3月31日,是范紫东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

民主革命先驱

范紫东,名凝绩,字紫东,清光绪四年腊月二十五日(公历1879年1月17日)生于乾县灵源乡西营寨村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光绪二十三年(1897),变法维新思潮兴起,西方新书译传国内,他因贫穷无力购买,常从友人处借阅,对国际政治和自然科学广泛涉猎。因而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影响,认为“八股不废,则中国不兴”。常抨击时弊,宣传革新。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陕西连年大旱,饿殍载道,尸横遍野,全陕冻饿而死者两百余万。大灾之后,范紫东为生计所迫,以年修仅九串钱就馆于富豪之家,居馆授徒,得麦养母,边教边学,毫不懈怠。清政维新,陕西创办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仪器、图书较为完备;教师也大多思想进步。其时,陕西学政使来到乾州,集中乾州、彬州七属县秀才通试。范紫东时年二十五岁,以通考第一名的最佳成绩选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他的考试论文以特优不胫而走,争相传抄。当时,他作联自嘲云:“七属一名士,全年九串钱。”入学后,他放弃仕途,力攻科学,不仅通研代数,还学会了微分、积分等高等数学。

光绪三十年(1904),范紫东迫于家计,就馆于兴平县西王村杨屏轩之家塾。年薪五十金,遂得还清家中债务。第二年九月,学生杨书云、杨悌云兄弟考入宏道高等学堂。他也辞馆入堂,继续深造。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允出任陕甘总督,有人向清廷建议:中国京城距海太近,急宜迁都。升允便于官课时命题为:“我国自金、元、明以来,建都燕京,已数百载。近闻有谓京城近海,主张迁都之说,究竟燕京建都有何利弊,应否迁徙?诸生稽古有年而不乏真知灼见,其各陈谠论,毋稍隐讳,以定国是策。”范紫东援古论今,以洋洋千余言痛陈迁都之非,结语说,“呜呼!周不捐弃丰镐,则犬戎何能深入内地;宋若死守汴梁,则女真何至长趋中原?世或有献迁都之议者,吾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主考在卷上批道:“洞悉时势,深明大局,非关心国事者何能道出只字!”定为第一名,便将文中精髓的文句,具折上奏朝廷,以平迁都之议。

光绪三十二年(1906),范紫东以第一名毕业于宏道学堂。随即在西安府中学任博物、理化教员,兼任健本小学校国文教员,致力教学,深得学生敬服。清朝末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范紫东痛心疾首,立志改革,以救危亡。宣统二年(1910),经陕西民主革命先驱焦子静、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为关中区负责人之一。入盟后,即回乾县,任县办高等小学校长,与盟员吴希真等积极活动,联络同志,组织力量,进行武装革命的准备工作。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范紫东毅然弃教从戎,参加革命军,与本县赵时安先生奉命权知州事。先生兼任西路招讨使署参谋。当时西路招讨使张云山,正与清巡抚升允在乾州对峙,他一面管理州事,一面参与军务,与升允相持四月之久。

剧本创作开民智

清帝退位后,范紫东先生解职回省,去西安健本学校执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但两千余年来封建思想的余毒仍根深蒂固。当时流行的戏剧,多为迷信荒诞之作,有些猥亵淫秽之词,实在不堪一顾。范紫东于教学之余,致力元明杂剧的研究,有志于戏剧改革。为“改良社会,移风易俗,1912年与志同道合的谊友李桐轩、孙仁玉创办秦腔戏剧团体易俗社,开始从事剧本创作。”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公然窃国,恢复帝制,改民国号为洪宪元年。陕西民党密谋讨袁,范紫东托名投考“知事”赴京,在那里参加了反对陕西省督军陆建章的斗争,写了控告这个袁世凯在陕西的代理人的罪行材料。他在北京流落了将近一年,目睹了袁世凯称帝的种种罪行,十分气愤,岁暮返陕,随即参加陕西反袁斗争。其时,吴希真于乾县五峰山树讨袁之帜,范紫东为之奋笔疾书讨袁檄文,同时,他编写了大型秦腔剧《玉镜台》,借古讽今,抒发了他的忧国情怀。民国六年(1917),范紫东被任命为武功县知事,不到一年,便弃职重回西安健本学校。

范紫东致力教育,旨在发展民智,将健本小学发展为中学。民国十五年(1926),河南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长达八个月之久。他为健本师生及家人老小不致饿死,债台高筑,健本学校被迫关门。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一气之下,范紫东精神失常,几乎丧命。病愈之后,便安贫守志,以著书立说自慰了。为了启蒙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范紫东在易俗社担任了编辑主任、评议长等职,致力于戏剧创作事业。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难当头之时,范紫东坚决地站在反侵略斗争的一边,写出大量剧作,深刻揭露历史上投降卖国者的罪行,热情颂扬民族英雄。1916年编写了表彰民族气节的折子戏《苏武牧羊》,1927年又以明代史可法抗清事迹为题材,编写了大型秦腔剧《三知己》前后本。19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国民党反革命派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范紫东便于1930年写了反映我国人民和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歌颂人民英雄刘永福的抗战精神,指斥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的大型剧作《宫锦袍》;1931年写出了反映八国联军入侵,痛斥《辛丑条约》的秦腔剧《颐和园》;1933年又写出了反映鸦片战争,歌颂林则徐和中国人民抗英斗争,痛斥《南京条约》的《关中书院》。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过六年浴血奋战,日本帝国主义受到严重挫伤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激励民众的爱国精神,争取抗战彻底胜利,范紫东于1943年以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驱逐日寇为题材写了大型历史剧《鸳鸯阵》前后本。

为文化奋不顾身

范紫东先生平生著述甚富,除69本剧作外,对语言、考古、民俗、音乐也颇有研究,著有《关西方言钩沉》、《关西周秦石刻摹本》、《乐学通论》、《地球运转之研究》、《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此外,范紫东还乐于地方志的纂修,他曾先后主持编修了《永寿县志》、《陇县县志》和《乾县新志》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适逢解放盛典,范紫东喜出望外。他虽年逾古稀,却青春焕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改革,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他编写现代戏《志愿军人》,且以七旬高龄,粉墨登场,参加义卖,为抗美援朝筹款,捐献飞机大炮。

建国后,范紫东历任西北文联及西安文联委员、西安市流行剧目修审委员会委员,从事戏剧改革工作,孜孜不倦。其时,范紫东年迈多病,又被选为陕西省及西安市人民代表,常常带病参加会议,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提出有关地方工作的建议。1952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聘任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领导全体馆员抢救、整理祖国文化遗产,推动研究工作。他不辞辛苦,曾对西安市郊名胜古迹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编成《西安市城郊胜迹志略》稿本。1954年春,他以76岁高龄进行古陵墓调查工作,为编纂陵墓志做准备。他自感垂暮之年,为时不多,便更加紧工作,亲赴临潼秦始皇陵、华清池、灞桥等地勘查,自握尺度,事必躬亲,缜密细致,一丝不苟。调查结束仅半月,范紫东先生便抱病不起,于1954年3月3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6岁。

为了忘却的纪念

据范紫东先生的外曾孙罗浑厚介绍,位于先生老家西营寨村的范紫东墓,经历历史的风云变幻,到1958年已夷为平地,后经他的外孙罗启瑞依据平坟时步量的距离找到了具体墓址。1992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三级人民政府与西安易俗社联合举办范紫东诞辰114周年纪念活动,并为范先生树立墓碑,碑正面为冰心题字“范紫东先生之墓”。

2007年,乾县成立了范紫东研究会,创办《范紫东研究》杂志,罗浑厚任副会长、副主编。在此之前,乾县政协曾编辑出版了文史资料《著名剧作家范紫东》,罗浑厚拿出了他多年搜集的有关范紫东的资料。范紫东遗存的大量手稿、书画等珍贵资料,文革中都被当作“四旧”化为纸浆。在《范紫东研究》杂志的组稿中,罗浑厚他们多次到西安走访易俗社的老前辈、范老的学生、家人等,向他们约稿。在各方的支持和不懈努力下,《范紫东研究》第一期于2008年出版,至今已出三期。

罗浑厚说,他多年来坚持范紫东先生资料的搜集整理,源于亲情,始于爱好。对范紫东的纪念,他有一种民间自觉的意愿和情怀。从2000年起,他搜集到了范老所有剧本的复印件,还有字画、口头传说等文字资料10余万字,手抄本及复印件近10本。为此,他曾多次到西安艺术研究所、艺术资料室寻寻觅觅,孜孜以求。采访、组稿、送杂志等等,所有费用都是自己承担。每次杂志印出来,他就自带30到40本,给有关部门和人员送,至今用烂了三个背包。到编第三期《范紫东研究》的时候,就有许多学者和范老的崇拜者慕名写稿。西安四中退休教师朱庚逊仰慕范老,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仰紫斋”,创作了骈体长诗《紫东咏》,并专程来到乾县,拜谒范紫东墓,与范紫东研究会同志座谈。西安文理学院的研究生曾做过范紫东的专题研究。这些资料,罗浑厚都得以搜集整理。从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秦腔《三滴血》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演出,贺敬之观后曾说:“我在延安时就看过范老的戏,延安的马健翎和西安的范紫东是秦腔的双雄。”曹禺观后说:“《三滴血》的《团圆》一折戏,可以与莎士比亚喜剧媲美。”

近年来,罗浑厚致力于主编《范紫东书画集》,近日,该书已由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采取竖排方式,全铜版纸印刷,净重1.1公斤,庄重、典雅、大气,是对范老逝世60周年的一份厚重的献礼。年逾九十高龄的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了书名,并题贺“秦文如秦岭,巍巍多奇峰,回望百年史,佼佼范紫东”。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先生从北京寄来书信,称:“范紫东,‘现代汤显祖\’,然论者嫌少。礼泉人罗浑厚,范紫东的外曾孙,《范紫东研究》杂志的编者,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范紫东生平的追踪和艺术造诣的研究,罗氏此举,甚慰人心,因以贺之。”故赞曰:“戏翁诗书画陕人精气神”。《范紫东书画集》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和陕西知名文艺评论家李星作序。乾县人民政府对家乡先贤范紫东先生书画集的结集出版极为关注,原乾县政协主席黄琦先生积极申请专项资金以保证出版,同时陕西秦腔博物馆给予大力资助,玉成其事。

据悉,2013年,乾县文化馆设立了“范紫东资料展室”,展出了范老的部分图片和复印资料,罗浑厚都予以全力协助。近日,西安文史馆编注出版了范紫东的遗稿《待雨楼诗文稿》,并将举办范老逝世60周年纪念活动。浑厚认为,范紫东生活在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交替的时代,产生他这样的“东方莎翁”的特定土壤和客观环境已不复存在,所以范紫东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他建议能否出一套《范紫东戏剧全集》,呼吁设立“范紫东纪念馆”,以永久缅怀这位伟大的剧作家。

在记者看来,秦腔是秦人的血脉铸成,只要秦腔还流传不息,秦人就会永远怀念范紫东。(B)(12)

新闻推荐

种一棵树,蓝一片天

风轮小学四(3)班杨雨鑫那天我们去西安祥峪森林公园植树,因为我们很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为祖国增添一丝绿色。早上9时左右,我们来到了祥峪森林公园,抬头就能看见高耸入云的群山。大家都拿着小铲子,提...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