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情走进地图,在地图上读懂民生。民情地图,既是数据图也是连心图。开展手绘民情地图工作,通过户户走访、家家见面和绘图建档,实现民情民生的大盘点。如今,认百家门、
西安市第一张民情地图(蓝田县鲍旗寨村村情民情图)。
本报记者 刘曌琼
一个星期的集中走访,一个月20多次的改稿,3个自然村、306户、1198名农业人口的信息录入。今年3月中旬,西安市第一张手绘民情地图在蓝田县焦岱镇鲍旗寨村诞生了。
打开这张民情地图,不大的白纸上绘着各种符号和信息,鲍旗寨村的基本地形地貌、居住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一目了然。鲍旗寨村包村干部刘磊正是地图的绘制者,办公桌上厚厚一沓稿纸,就是他为绘制地图所画的草图。刘磊说:“第一张民情地图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完成的,不过现在看来,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张手绘民情地图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是民情地图的创始地,其探索创新“绘民情地图促服务”的做法,于2015年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被列入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借鉴松阳县民情地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西安市于今年4月份启动了“民情大数据地图”建设工作。
作为西安市建设“民情大数据地图”的试点县,蓝田的相关工作开展得较早。作为西安第一张手绘民情地图的诞生地,这里的干部们了解绘制的不易,也深知这张地图带来的意义。
“因为是试点,今年2月9日,市上便组织我们去浙江学习。一回来我们就着手培训县上的干部手绘民情地图,并结合咱这边的实际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提升。3月的时候,全县的手绘图绘制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又用了1个月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到4月,我们基本绘制完了‘民情大数据地图\’的电子图。”蓝田县委组织部基层办副主任薛军锋说。
万事开头难。尽管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但民情地图的绘制开始并不容易。对于已经包村9年的干部刘磊来说,完成绘图工作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熟悉的过程。
“说实话,之前不太了解民情地图,以为很简单,可当自己真正动手了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所以都是边学习边画图边修改。拿我们这儿来说,全县有80多名县镇干部参与了鲍旗寨村的走访,绘制这张图的主力有包括我在内的5个人。挨家挨户走访收集数据用了1个星期的时间,之后就摸索着绘图了。我们通常是白天走访群众和处理日常工作,再利用晚上时间绘制地图,也是越做越熟悉,越做越明朗。”刘磊告诉记者。
勤跑腿、勤学习、勤动脑。手绘民情地图,让刘磊感触颇深。民情地图要绘好,数据是关键,这也是绘制民情地图所要面对的首要困难。
刘磊介绍:“蓝田县确定的是每户要登记108项数据。但登记这个数据并不容易,一是农村实际情况复杂,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比较大;二是要真实掌握这些数据也有一定难度。比如,有些群众外出务工,就需要打电话联系。还有像每户的经济情况、邻里关系等信息涉及了群众的隐私,群众愿不愿意说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做这个工作必须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只有让群众信任你了,他们才可能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你。”
此外,绘制技术是面临的又一难题。刘磊说:“绘制地图需要的专业知识很多,包括弄清比例、图示等。绘图技术方面我们基本是从头学起。之后大家慢慢都上手了,还总结出不少有价值的经验和技巧。”
目前,西安市基层党员干部正按照要求抓紧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逐村建立民情档案,绘制民情地图。据统计,截至5月底,西安市基层党员干部已累计联系走访群众108万人次,建立民情档案64万余户;除城改未回迁的70个村,全市2693个村全部完成手绘地图,共计绘制地图14826张。
民情地图上都绘些啥
小小一张图,民情“百宝箱”。
来自不同地区的手绘民情地图,虽然形式有别、各具特色,但地图上对“民情”内容的展现却是相同的。今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民情大数据地图”、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作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改革举措,提出村村都要手绘“1+5+X”民情地图。
在蓝田县,焦岱镇党委副书记夏建良拿出了一张手绘民情地图,向记者介绍。他说:“手绘地图上不光有村民的家庭情况,还包括村里的道路、河流、基建、产业等信息。我们按照市上的统一要求,采取‘1+5+X’模式进行绘制。也就是包括1张重点图,即村情民情图;5张基础图,即组织体系图、产业发展图、帮扶联系图、重点人员图、河长路长图;若干补充图,即结合各自实际,绘制富有自身特色的其他补充图,如全域旅游图、镇域分布图等。手绘地图上分为图形标注和文字说明,108项数据将尽可能多地呈现在上面。手绘地图上无法承载的信息则会被录入电子图,这也是我们要做‘民情大数据地图\’的原因。”
记者在周至县采访时了解到,为深入推进“民情大数据地图”建设工作,周至县在全市“1+5+X”民情地图的基础上,结合周至县实际将全域旅游图作为特色,绘制了“1+6+X”民情地图。同时,周至县还创新了“民生二维码”“帮扶超链接”等做法,做到了党员户、贫困户的信息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进行查看,新增了困难党员、流动党员等绘制内容,标明了流出党员的去向。
西安市委组织部资料显示,按照相关时间表安排,今年西安市“民情大数据地图”共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是绘制地图阶段,时间为3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各镇街和村干部为主,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逐村手绘“1+5+X”民情地图。第二阶段是数据系统建设阶段,时间为5月上旬至12月下旬。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工信委、市电子政务办具体实施,开发“民情大数据地图”信息系统,区县、镇街按照技术要求上传前期形成的民情地图信息,并为各级干部安装电脑、手机终端软件,推进民情地图数据信息运用。第三阶段是形成数据更新长效机制阶段,这项工作从6月中旬起开始同步进行,建立各级干部联系走访群众制度,多层面反馈信息;对农村和农户进行网格化管理,由镇村干部每周对网格内村户进行全面走访,及时掌握信息变动情况、更新数据信息;创新民情电话、民情短信、民情意见箱等形式,立体式接收信息。
每家的事都在地图上
“有了这张地图,干部对村情、民情了然于心,开展工作也更直接、更高效、更有针对性。举个例子,如果想掌握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看图上的标注,就能精准找到具体的人和其家庭住址。”夏建良说。
村里每家每户的“大事儿”,这样简明地展现在同一张民情地图上,不仅为开展基层工作带来了便捷,也搭建起了一个更好为群众服务的平台。
“绘制民情地图的基础工作就是走访,我挨家挨户走完了鲍旗寨村306户群众的家,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在实践中掌握了群众的真实态度和想法。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干部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做这个工作,刚开始有些群众并不理解,也不愿意说自己的情况,所以在沟通方面的工作量较大。但经过我们多次走访、反复做工作,群众也慢慢信任并配合我们的工作了,这让我特别高兴。只要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刘磊欣慰地说。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点滴努力群众都能看得到。刘磊告诉记者:“另外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以前群众可能经常遇见我,但不认识,和我有距离感。现在他们都知道我是包村干部,找我问政策、问情况的人明显增多。村民们知道我家是西安的,还总叫我去他们家里吃饭呢!”
周至县竹峪镇丹阳村村民鲁土秀是村里的贫困户。鲁土秀说:“我丈夫已经去世,家里有一个老人和三个女儿。虽然生活困难,可县上村上的干部都对我家很关心,经常到我家问情况,还给我想出路找项目,很感谢他们。”参与“民情大数据地图”绘制的丹阳村党支部书记朱友斌告诉记者:“将来像鲁土秀这样的贫困户,每户都会有一个专门的二维码,各级干部无论是谁想了解她家的情况,只要一扫二维码就能掌握最新信息,这样帮扶工作就能更及时、更具体。”
手绘民情地图,一则要让百姓得实惠;二则要让干部作风得到转变。我们看到,在建设“民情大数据地图”过程中,西安市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通过“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认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重点解决了基层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出现的“四难六不”问题。同时,“民情大数据地图”工作也将纳入西安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赋予权重酌情考评,并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民情关乎民生,民情地图上绘制的“每件小事”,都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地图上读民生,不仅考验着干部的眼力、脑力、听力和脚力,也考验着干部的耐心和真情。
新闻推荐
2012年,张国旺和1岁半的儿子张雨硕6月14日,张国旺和6岁半的儿子张雨硕合影2009年,林先生带着3岁儿子帅帅在省体育场6月11日上午10时许,林先生和11岁的儿子帅帅在省体育场外6月11日,父亲苗欣翻箱倒柜找...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