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鹿宗祠看中国祠堂文化
□解维汉
电视连续剧《白鹿原》剧中多次出现了白鹿宗祠、以及白嘉轩在祠堂跪拜的镜头。日前,我前往位于蓝田县前卫镇杨木寨村何家沟组白家梁山梁上的白鹿原影视基地,参观了这座古色古香、关中乡村特色浓郁的白鹿宗祠。
祠堂是白鹿原浓厚的宗法教化和传统观念的代表性建筑,而楹联与碑文,则是中国祠堂文化中的两种重要文化载体。以文字作为表现手段,赞颂儒家礼教的理想境界和行为规范。门外两侧的八字砖墙刻联:“祖龙津通民安乐;离德光昭物露春。”跨进大门,只见粗壮的木柱上悬挂着五副抱柱联,门厅内柱则挂有一副楹联:“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越过天井,第二进正殿悬牌匾“滋水環青”。正殿中第一排柱联是:“宗祠对名山,祥瑞上腾万丈焰;门前环古水,彩练直涌百川雄。”第二排柱联是:“珠玉深藏富贵家;车马往来文接武。”祠堂第三进为后殿,悬中匾“世敦孝友”、右匾“履中蹈和”。柱联是:“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横列白鹿祖先牌位的神龛高处悬匾“祖德留芳”。后殿左前侧立有《白鹿乡约碑》,尾缀“宣统三年八月吉日,白鹿族白嘉轩、鹿子霖立”。这块《白鹿乡约碑》是由小说《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拟定的。
在小说《白鹿原》中,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同祖同宗。在族长带领下,男耕女织,各司其职。人人信守道义,尊老爱幼,邻里相安,在几辈人的传承下,积淀了淳厚的民风。白鹿乡约被立为族规后,每逢重要节日或族人娶嫁,族人们便会聚集祠堂,举行庄严肃穆的仪式。族长要求族人的子子孙孙牢记乡约的内容,永久流传。小说里没有展示完整的《乡约》内容,只能看到几个大纲: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欲相交……这其实就是蓝田《吕氏乡约》中的内容。族人中但凡有违规者,监行者会记载下来,犯过三回者,按其情节轻重处罚。
在新思潮的涌动洗礼下,白鹿原的《乡约》几次毁在自己族人的手里。而族长白嘉轩,把那被砸碎的乡约碑拼凑起来,再次立在了白鹿村祠堂里,也立在白鹿村人的心坎里。身为族长,白嘉轩终身信奉祖辈的治家之本,忠实秉持《乡约》之规。小说里,背叛了祖辈礼法,违背了《乡约》的两个人物各有特点。一个是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他粗豪鲁莽,先成为山中土匪,后又跟随共产党;另一个是白嘉轩的长子白孝文,一个有良好家风教化和私塾教育的后辈,却因难抵色诱而堕落,被逐出家族。几经颓废败落,最终加入国民党。黑娃、孝文这两人在各有归宿后,又都回到了白鹿原,请求族长白嘉轩,能让自己重新回归族人祠堂,祭拜祖先。这个情节的安排彰显了强大的道德观念的影响力,犹如百川归海之理性回归。
宗族祠堂是为了祭祀家族中的祖宗而建立的一种公共场所,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宗族势力有着密切关系。中国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十分强调“祠堂族长的族权”。于是,祠堂也就成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与具体象征。
祠堂在建筑风格上大都显示了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气派;内部陈设庄严肃穆,尤其是最后一进——陈放“木主”,即祖先牌位的地方,条案上安放有香炉。宗祠也是家族中的长者向族中成员灌输家族意识、执行家教家法的重要场所。对于违反族规家法的不肖子孙实行惩处,也大都在祠堂内进行。
祠堂中的祭祖活动,通常分为常祭、专祭、大祭等类型。常祭在每月初一和十五进行;专祭在子孙遇有婚娶、生子、升迁等喜事时进行;大祭则在元旦、春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令时进行。其中,春秋两次大祭最为隆重,家族中,所有成年子孙都要进入祠堂参加祭祀。祭祖的主要程序有焚香、拜揖、瞻礼、告祝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祠堂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层面上,它仍然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和深刻的认识价值。白鹿宗祠是今人依据小说情节而仿建的,而在我国的一些古老村落,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几百年前的宗祠建筑,成为凝聚民族、家族精神的活化石。
本版插图王进城
新闻推荐
你陪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我们生命中有个英雄叫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 身为子女,感恩的最好方式是陪伴
1984年4月,朱和平和4岁的女儿朱方合影留念2017年6月14日,65岁的朱和平和女儿朱方华商报记者赵彬摄时光飞逝,很多记忆会随着日头辗转变得模糊,可是那些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还有每次相处时的快乐时光,不...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