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 让贫困群众除贫根奔富路
帮扶单位冒着严寒为山区贫困群众免费发放中药材种子
年,一场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扶贫攻坚战在西安打响。
在这场攻坚战中,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科学施策,全力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和政策兜底等重点工程,实现了从单一扶贫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的转变;实现了从“温饱”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的转变;实现了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对接的“三个历史性转变”,***不仅扎扎实实地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更让诸多贫困群众去除贫根,奔向富路。
瞄准贫困聚焦发力
扶贫开发力度创造多个“前所未有”
“十二五”时期,西安市扶贫攻坚创造了多个“前所未有”的工作局面,为率先在全省按照现行国标省标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高位推动,领导重视前所未有。3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省决策部署,高密度部署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扶贫工作,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格局。人大、政协等四大班子名领导全部包村到户,并经常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破解脱贫难题。各区县按照市委要求,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高位推动,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加强凝聚合力,社会参与前所未有。针对西安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两联一包”驻村联户扶贫。组织个市级机关、区县(开发区)、驻军单位、民营企业成立了支工作队和名市区(县)镇干部对所有贫困村开展驻村联户扶贫,派驻第一书记名。同时,动员千家民营企业通过“多企带一村、一企带多户”的模式,对贫困群众进行了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创业帮扶和资金帮扶。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建立了生产基地,实现了双赢。公益扶贫活动遍地开花。各级残联组织实施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等社会扶贫活动,为城乡贫困残疾人脱贫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着力改善民生,资金投入前所未有。“十二五”期间,各级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各行业部门的资金、项目、政策不断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中省市县四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亿元,是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十年(-年)投入的4.5倍。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多来,全市累计解决了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无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得到重点保障。贫困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提升。养老、低保、“五保”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贫困地区呈现出了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突出精准多措并举
“三年扶贫攻坚行动”效果明显
年,市委、市政府把握市情,把中省政策与西安市实际相结合,适时启动了“三年扶贫攻坚行动”,各行业部门主动履行扶贫责任和义务,合力织就民生保障网。
初冬时节,寒气渐深。但周至县哑柏移民新区每天都呈现出一片装修新居、搬迁入住的热闹景象。移民户许兴福原来的家在山区王家河镇双庙子村,不仅偏僻,而且是滑坡点,每逢下雨就提心吊胆的,更别说发家致富了。如今,靠着移民搬迁好政策,老许成为哑柏新区新居民。
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三年来,西安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亿元,开工建设了个社区、个移民搬迁安置点,采取社区安置、集中安置和零散搬迁等方式,搬迁群众2.1万户8.4万人,实施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户,既解决了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又改善了发展条件。同时,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实施了个整村推进村的产业开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使项目村达到了整村脱贫要求。
掌握一技之长,才能长远发展。在扶贫工作中,西安市特别注重对贫困人口能力的提升和农村人才的培养。先后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8万人次,“雨露计划”培训余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人,增强发展的内外合力。
在产业扶贫方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额贴息贷款为抓手,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解决贫困户的资金短缺问题,先后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近1.5亿元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脱贫产业。同时,新的扶贫开发领域得到拓展,光伏扶贫、电商扶贫试点成效明显,成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
在政策兜底方面,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建立了包含医疗、养老、低保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扶贫与低保标准“两线合一”,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
找准扶贫对象
把符合条件帮扶群众“一个不少”纳进来
“我一分钱都不用出,就承包了村里合作社的水蜜桃设施大棚,今年光卖桃就收入了3万多元。”提起今年鲜桃带来的好收成,周至县老堡子村贫困户李堰道高兴地说,有了水蜜桃产业扶持,咱就告别贫困啦。李堰道全家4口人,单是卖桃这一项,年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七千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为精准确定帮扶谁,首先要找准扶贫对象。通过、年两轮精准识别,对全市个贫困村、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建档立卡,摸清了贫困底子。年月开始,全市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和数据对接工作,进一步核实扶贫对象,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留”地清出去,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少”地纳进来,全市通过“回头看”减少1.5万余名贫困对象,提高了建档立卡数据质量。
以周至县为例,该县按照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村和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元标准,今年初重新识别了个重点帮扶村户人帮扶重点户。月份,全县又结合“九类人”清理工作,按照“户申请、村评议(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三核查(村主任核查、包村干部核查、驻村工作队核查)、两公示(村公示、镇公示)、镇确认(镇分管领导核实,镇党委会审定)、县复核”的“六步识别法”,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并实行村干部、部门驻村帮扶干部、镇包村干部、镇包片领导、镇分管领导和书记、镇长“六级签字背书”和县、镇、村“三级复查”制度,层层夯实工作责任。经统计,全县共退出贫困人口户人,确认元以下贫困人口户人。对于核查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进行了梳理归类,抽调人建立扶贫大数据库,准确掌握贫困群众脱贫需求,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脱贫。
找对了人,还要找到精准的扶贫措施。3年多来,西安市根据贫困地区主要集中于秦岭北麓山区和因病、因缺劳动力致贫率高的贫困发生特点,突出乡村旅游、县域产业和村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帮扶,强化医疗、教育、低保等各类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了移民搬迁搬一批,产业扶贫富一批,能力培训走出一批,政策兜底养一批的“四个一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管理上力求精准,全市按照“一卡两表一照”的要求,给每个贫困户家中张贴了“帮扶联心卡、帮扶合影照、惠农政策补贴表、入户调查表”,对验收程序不到位的镇村一律推倒重来,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对准目标补齐短板
千方百计增进人民福祉
今年6月,又一个新三年帮扶工作启动。按照“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西安市个省定贫困村脱贫后仍由所在区县安排驻村工作队和干部继续帮扶,确保持续发展。
市房管局和蓝田县华胥镇王坪村结成了新的帮扶对子,从而拉开了对这个小山村脱贫帮扶不脱钩的“无缝对接”。经过对村里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进行调研,为村里铺设水利灌溉设施和修通进村的1.2公里土路这两项重要议题被纳入了首期帮扶计划。对于这一计划,村民们都非常支持,大家都期待帮扶工程能早日实施,路修好了不仅出行方便,也会吸引城里人来转转,村民们还能开办农家乐,这对急需脱贫的王坪村来说,非常重要。
根据扶贫规划,“十三五”时期,西安市将继续坚持“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力度再强化,底线再织牢”的工作要求,锁定“一个目标”,瞄准“两个对象”,实施“五提一保”工程,发挥低收入村自然禀赋优势,落实“摘帽不摘政策”,分类扶持,以更大决心、更新思路、更精准措施,巩固提升发展水平,实现“两步走”。
锁定“一个目标”,即贯彻中央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陕西省《实施意见》,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目标。
瞄准“两个对象”,就是整合各方面扶贫资源,紧紧瞄准按照人均收入低于本区(县)农民人均收入%标准倒排出重点村、按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元标准识别出的重点户两个对象开展***。
实施“两步走”:一是-年提升阶段,通过实施“五提一保”工程,使西安市相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特别是“双百一万”重点对象,收入增幅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并将保障对象的低保标准提高到元,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年的扶贫目标任务;二是通过、两年,对照小康指标进行全面完善,使相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口能同步够格实现小康。
在扶持方式上,从大水漫灌解决表面上贫困问题向精准解决制约重点村、重点户发展的针对性问题转变;在责任划分上,从市县共同组织推进的普遍责任向侧重工作环节责任和个人责任转变。在工作管理上,从主要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结果管理向加强全程跟踪监测管理和效益管理转变。
扶真贫,真扶贫。西安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已经吹起了号角,砥砺前行,扎实工作,群策群力,任务艰巨。在这场攻坚战中,需要更广大的力量参与扶贫,凝心聚力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努力为贫困群众创造更多的致富途径,让大家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路,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志杰)在其他共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蓝田一村民将房产卖予他人。6年后,其他共有人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协议无效并返还房屋。这一诉请得到法院支持,不过双方也有不同看法。11...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