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 峪 十里黑沟 九里三弯 十里钻天
□文/图周媛
穿行于祥峪的一天,我们经历了阴天、急雨、狂风、朗日的不同天气变化。
上午7点出发,西安城已是车海人流了。走西沣公路、上环山路后,视野一下开阔了,耳边也清净了许多。渐渐地,田野里、路两边的绿色浓了起来,山的形貌清晰起来,远观之,其势宏伟、其状绵延,因为是五月,漫山遍野的绿映入眼帘。
为何说“72峪数祥峪”
祥峪离西安38公里,其名有吉祥之峪的寓意。民谚有“72峪数祥峪”之说,这有何依据?
祥峪位于秦岭北麓中段,在人们惯常所指的“秦岭72峪”中并不是名气最大的峪,但极具特色。祥峪归属长安区东大街道办管辖,在辖区的位置比较偏远。它夹在沣峪和高冠峪这两个著名峪口之间,大致范围西至祥峪口,东至青公式岭,北起摩天岭,南至金兜岭,总面积2000多公顷。
从地图上看,祥峪山谷呈西北与东南走向,有大小24个山梁,长短23条沟,整体像一片树叶:山梁为叶梗和外轮廓,23条沟为叶子支筋。当地人形容祥峪地形为“十里黑沟、九里三弯,十里钻天”,说明沟壑纵横,地形复杂。而“72峪数祥峪”的说法,很大程度是指它的峪道在秦岭诸峪中是最开阔、最平坦的,其他峪多沟深路窄。祥峪坐拥秦岭北麓一块绝无仅有的千亩小盆地,四面环山,山上6000亩的松杨槐竹各种林木绿环翠绕,山下泉水处处,生态极佳。
祥峪海拔最低处是600米,最高处是1900米,浅山区10平方公里,因为坡度小,地势缓平,大地受雨面积大,涵养的雨水较丰,因此植被良好。
祥峪口村是祥峪入口处的一个小山村,村人说,过去住在峪口边交通方便,跟外界接触多,现在看来住在峪口内更有优势,每到节假日进山的城里人成群结队,搞个农家乐把钱就挣了。
进峪口的路不宽,蜿蜒如画,两边的绿树层层叠叠,茂密繁盛。“你们要早来几天就好了,道路两边全是盛开的紫荆花!”引路人说。车一进峪口便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犹如到了平原村庄。
进了祥峪口,就能听到哗哗或叮咚的水声。祥峪河从祥峪穿过,一年四季流淌不息,水质清冽。祥峪河为高冠河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流经祥峪沟村后汇入高冠河。祥峪河位于高冠河右岸,两河清流呈“V”形,河道弯曲,溪流纵横,峪口外有老环山公路上的峪桥一座及黑河引水管道等基础设施。
峪中山气佳樱槐来争俏
祥峪里面,只有一个村,就是祥峪沟村。在这里,我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许志成。七八年前的一个春节前,我曾来过祥峪沟村,当时长安区文联组织摄影家为祥峪沟村的村民拍全家福。因为地域偏僻,这里的村民很少走出过大山,一听说专业摄影师来给他们拍照,都赶紧收拾,换上新衣。记得当时沟里刚下过大雪,气温摄氏零下十几度,滴水成冰,许志成挨家挨户通知张罗,跑得满头大汗。
提及往事,许志成说:“现在祥峪沟的情况大变样了。”
于是他引路,我们一起进了峪口。进山后的三公里路地势不高,道路平坦。路随山转,道路两边植被茂盛,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层,松树、槐树、杨树、紫荆、石楠、桂树等等知名的、不知名的林木果树错落有致地生长,一树树石榴花开得正艳。在城里洋槐花已经过季了,由于山里气温低,这里的洋槐花开得正繁,总计有3000多亩。白色的花一嘟噜一嘟噜,散发着香甜的气息。最妙的是见到几棵高大的紫槐,紫红色的槐花盖满树冠,远远看去,云蒸霞蔚一般。
由于不是节假日,山里的游人稀少,只见麻雀、喜鹊、斑鸠,还有鹳、少量的天鹅飞来掠去,不断发出鸣叫。正走着,忽听前面传来大声说笑,原来是要进山的一群驴友,发现路旁大片的野樱桃林,欢呼着前去采摘。红红黄黄的樱桃果挂得满枝都是,树枝不高,一伸手就摘到。这儿的樱桃虽小但味道酸甜,完全天然生长,进山的人可以随便采摘。
实行退耕还林后,现在山里的村民几乎都搬出山外,山中还有极少的老旧房子里住着人。踩着河中间的石头走到对岸,我们见到村里的养蜂人徐宝来,他还住在原来的土坯房中,屋后是一片整齐码放的蜂箱。祥峪是中华蜂养殖基地,要知道,中华蜂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繁衍,要优于洋蜂。山里气候好,花朵繁盛,适合蜜蜂采蜜,徐师傅割出来的土蜂蜜销量还不错。
越往山上走越冷,云层很低,天阴了,不一会儿竟下起雨来。正无奈时,猛发现前面三石鼎立着一块巨石,形成一个天然石屋,好像孙悟空的水帘洞,旁边有传说中的“雷公电母”塑像,站在下面正好避雨。
同行人介绍说,这些石块最大的有1000立方米,重量达1400多吨,这种崩塌现象可能是近百年来的一次巨雷击石后形成的,根据科学推断,此处山崖原来存在着断裂的悬空岩石,经巨雷轰击而垮塌下来,现在山崖上的石窝依然可见。
雨越来越大,许志成说,再往上走来回得四个小时,山上天气变化无常,万一有石头滚下来很危险,最好不要上山。我提议了解一下祥峪的历史人文风貌,许书记找来了一个内行。
这里曾是鸡鸣三县的地方
来人名叫魏兴礼,今年68岁。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多年来对祥峪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并做了一点研究,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
魏兴礼的父亲名叫贺家贵,是解放后祥峪沟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父亲1953年当村支部书记时,我才4岁。他长安师范学校毕业,喜好文史,也非常能干。”
说到60多年前的祥峪沟,魏兴礼还有印象。“当时村里没有路,1958年才修了一条三米宽的土路,全村人住的都是草房。村民在坡地开荒,一亩地能打100来斤粮食,遇到天灾,连种子都收不回来。”魏兴礼掰着指头说:“从解放初到2000年,祥峪沟村民的收入来源有四个,一是种庄稼,靠这根本吃不饱;二是打猎,祥峪有原始森林、生态环境好,野生动物多,有熊、獐、鹿、羚牛、羚羊、野猪等等,那时村民没有动物保护意识,对付动物的办法多得很,捕捉后就拿到集市上卖钱,熊胆、麝香最值钱;三是砍树、卖树,搞点割条子编筐之类的手工副业;四是挖药材,终南无闲草,祥峪可以说遍地药材,猪苓、黄芪、党参、云苓等数不胜数。村民靠山吃山,对生态破坏严重,日子也没有多大起色。”
20多年前,魏兴礼曾受村干部指派,背着方便面、馍、水,独自走遍祥峪的沟沟坎坎。对这里的山川地貌、人文风物进行深度考察,并写文章向外界宣传祥峪。
中午时分,村党支部书记许志成招呼我们去村集体企业员工食堂吃饭,米饭烩菜为主,还有蒸馍凉皮。关中一带村民多吃面食,很少吃米饭,看来祥峪是个例外。对此魏兴礼笑说:“你们可能不知道,祥峪是秦岭山中少有的鱼米之乡,这里地势平缓,水源充沛,以前有很多稻田,当地人习惯吃大米。”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祥峪是一个鸡叫一声听三县的地方,处于长安、户县、宁陕三县的交会处,多半个村子归原宁陕县,因此祥峪也是秦岭南北文化的交融点。过去这里的剧种也较多,村人不仅爱听秦腔,还能唱汉调二黄,花鼓戏和山歌。现在祥峪完全归属长安区,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已与关中其他地方没多大区别。
我采访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许志成不断处理着各种事务,一会儿人就不见了。祥峪沟村能有今天的发展,这个人起了很大作用,他是大家的“主心骨”。
许志成20岁当生产队长,30岁当村委会主任,199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号召村民“甩掉斧头、放下锄头,打扮山头。”风雨兼程、艰苦拼搏10多年,祥峪沟村结束了原始农耕的历史,山区植被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当年种下的小树苗现在都成为参天大树,村中绿树环绕,生态环境之好,被外地游人赞叹为“世外桃源”。如今村上无一亩耕地,2005年开办的“祥峪森林公园”是村民集体所有,经营收入村民人人有份。祥峪沟村,如今是国家级双文明村。与许多村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不同,祥峪沟村不少年轻人在家门口干事,全村160户,120户都搞起农家乐。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许志成因此还当选陕西省劳模。
李白曾访祥峪并留下诗作
秦岭山中,隐藏着座座庙宇道观,展示着佛道文化的兴盛和衰落。
在长安区沣峪喂子坪乡,有座知名的观音山,高2200米,传说是观世音菩萨的母亲观音老母的道场,与祥峪接界,祥峪的庙宇跟观音山有着很深渊源。据魏兴礼讲,过去信众们和游客朝拜观音山时,要经过祥峪,为了让他们歇脚、吃饭,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在祥峪修建庙宇,准确地叫“汤房”(指歇脚的地方)。
据考证,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到访祥峪,并留下诗作。当年李白到长安后,本想展一番抱负,却怀才不遇,于是走出长安城,一览终南美景。他本来要上观音山,到沣峪发现没有路,要上山只能走子午栈道,因这条道太窄,常有人坠崖身亡,李白只好返回。他听说唐太宗曾在终南山下一村庄受惊,有心拜访,于是夜宿冯家滩好友斛斯山家。斛斯山得知李白要上观音山,便告诉他,到观音山还有一条路可走。第二天,在斛斯山引导下,李白经祥峪到达观音山,一路美景,让他沉醉。归朝后李白作《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记录此行:“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描写了山中景致及他与朋友把酒言欢的乐事,充满田园风味。后李白还将此峪口取名祥峪,将汉家滩改为惊驾村,此名沿袭至今。
由于主要作为“汤房”使用,祥峪的寺庙规模都不大,但一直绵延千年。在祥峪银洞沟口,我们见到一座小庙,匾额上写有“兴圣寺”三字。此庙背靠大山,门前流水潺潺,门两边有对联:“山门不锁云自封,寺庙无灯日月照”,庙里有观音像。50多岁的见明师父见有人来很高兴,在厨房切豆腐做饭的居士也忙着打招呼。见明是当地人,17岁在长安香积寺出家,曾在南五台修炼30年,平时就一人守在庙里,居士们不时带些食物过来,倒也清静自在。
离兴圣寺一里多,有座著名的大锅寺。我们到时不巧寺门锁着,见有人敲门,一只守院的黑狗从下面伸出头来。此寺规模较大,寺内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伸出院墙,寺庙的墙壁都涂成“佛教黄”,十分醒目。寺庙一门上也有一副对联:“一粒米中藏世界,两口大锅煮乾坤”。寺前放有两口大锅,每口直径3米多,为铁铸,呈黑色,里面站四个人没问题。据我所知在我国的寺庙中,以锅为名的极为少见,此寺有何来头?魏兴礼给我讲了一个在当地家喻户晓的传说。
当年观音菩萨见沣峪观音山风景极佳,便建有一别居。一次观音菩萨到山西五台山传经,五台山有个和尚,名叫“水勺“,因看上观音容貌而大胆求婚。观音哄他道,过日子得有家具,明天鸡叫前你能将俗家用具送到沣峪我别居处,我就与你成婚。水勺听后,在汾州购了两口三四吨的大锅,铸了两个数吨重的铁缸、两个百斤铁勺,用1000多斤重的扁担担着走。半夜时分,走到了沣峪和祥峪的分界线青公式岭时,水勺走累了竟睡着了。为避免触犯天条,观音手捂樱桃口,学公鸡打鸣,这青公式岭也是三县交会处,一时间三县鸡鸣,惊醒水勺。水勺恨自己睡过头失信观音,一气之下,把大锅踢到山下,两口大锅滚到现大锅寺的地方,两口大缸滚到灵严寺。魏兴礼说,他小时候见过那两口大锅,锅是倒扣着的,铁铸的,重得大家翻不过来。大缸在山洪暴发时被淹没了,大锅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砸了,现在寺门口的大锅是近年来新铸的。
离开大锅寺,走不多远,便见到一座灵严寺,寺庙不大,显得冷清,门也锁着。魏兴礼介绍说,除见到的这些寺庙外,祥峪还有五楼庙、韩家庙、姑嫂庙、大悲寺、青公式庙、黑沟庙等等,基本是一里一寺。
穿行原始林带感受万千气象
中午时分,雨停了,魏兴礼陪我们上山,老人毕竟年纪大了,没走多远便力不从心。于是让他在下面休息,东大街办的何大姐、我和90后的小曹,攀登上去。
在一个叫大湾的地方,山势陡峭起来。此时水声鸣响,一挂瀑布从天而降,瀑布从幽谷丛林中跃出,紧依崖壁,潺潺落下,远看好似一挂珠帘。瀑布下有一块平卧着的巨石,相传李白曾在此饮酒赋诗。此处从上而下有三级断层石面梯台,瀑布倾泻而下,成为“三叠瀑布”,瀑下有一清潭,碧波荡漾。
五千年的造山运动构成了祥峪的峡谷地质地貌,祥峪河沿山谷流淌,在断层上自然形成瀑布、龙潭、溪流交织的景观,这里光大小瀑布就有9条。
再往上走,就看到一个由两块巨石搭成的石洞,两名身着铠甲的“古代武士”守在洞口,据说这是通往后山玉皇庙的门关。左边的巨石上赫然长出一棵石生树,枝干顽强。此树名叫元宝枫,已有百年树龄。因秋季红叶绽放,树形极像元宝而得名。何大姐指着树说,这上面还有只顽猴,仔细看果真如此。传说玉帝看两位门将守洞孤独,就派仙猴给他们做伴。
一路上行人稀少,仅见几个山民匆匆而过。祥峪地势落差大,十几公里峪道,落差1300多米,植被种类繁多。高寒地带的华山松、白皮松、马尾松、铁匠树、冷杉,以及铁木、椴木等长青乔木葱郁蔽日。一些珍奇的落叶类,如榉木、苦栎、红玉兰等,高耸入云。路上不时都有粗壮的藤条和树蔓挡住去路,它们攀崖缠树,奇形怪状。有的树干上渗出白色的液体,摸一下,黏黏的如泡沫,何大姐说可能是虫卵,弄不好皮肤会过敏。
祥峪东南段10平方公里,是原始森林带,山峰突兀,林木茂盛高大。原始森林地带的山脉呈“介”字状,四个岭汇集一处,最顶端是“介”字的顶端。我们仨穿行在这片原始林带,四周寂无人声,担心一不留神就会有蛇蹿出。一阵山风吹过,树枝摆动的刷刷声和河水奔腾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如松林波涛一般。这个林带的树木很多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接地气,迎日月,自由地呼吸生长。因为没有人为修剪,树木相互交错,虬枝盘旋,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与惯常所见的人造林带完全不同。
再要往上走,就要登“通天梯”了。这“通天梯”说是一道人文景观,实则是上断崖的路。天梯几乎呈100°角直上直下,约百米高,两边悬有索链,仰视让人眩晕胆怯。在天梯的一侧,有从山体断崖处喷出的一条巨瀑,顺山势飞流直下,直入谷底,这是祥峪落差最大、最有气势的瀑布。听说水声大时,其声如滚雷。我们双手抓牢索链,一步步攀上天梯,从天梯上看巨瀑,更为壮观。
从天梯又上行一里多山路,林更密了,树更粗了。此处总算碰到了人,在一块稍平整的地方,有人在卖水和饮料,旁边有树墩子可歇息。摊主姓李,当地人。他告诉我们这地方就是“玉皇庙”遗址,瓦砾、破砖、石柱墩,随处可见,庙已经没有了。
山路越来越险,此时狂风大作,雨丝飘飞,山间一片昏暗。再往上就到了祥峪的最高峰——卧虎峰了。此峰呈东西走向,南北面均为悬崖,顶部是不足10米宽的山脊,最高端一巨石突兀,恰似老虎躺卧,虎视眈眈。峰上长满华山松、油松、白皮松,挺拔苍翠,枝干平直地伸向天空,层层叠叠,形如座座小山。
站在峰巅,风止雨歇,阳光从云间射出,沟谷间云海变化万千,山峰时隐时现。极目远眺,云海、群山、沃野,交织成一幅壮观的画卷。北望古城,更是繁华一片。
新闻推荐
□惠鹏“东有牛兆濂,西有惠甘亭。”这是长安、蓝田乡党,对清末民初两位文化名人的习惯称法。牛兆濂,蓝田人,清末举人、关中大儒,倡程朱,讲关学,广传乡约,续修县志,人送外号“牛才子”,土著;惠甘...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