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轮椅上放牧的“猪司令” 命运让他的下半身失去知觉,他却坚强地与命运抗争,努力用双手开创幸福之路
本报记者 陈素雅文/摄
那是2018年最后的一天,户外温度只有1℃。一场雨夹雪过后,藤县天平镇新兴村山上的野花野菜上结满了冰珠子。
顾不得山里的低温,村民邓行飞驾驶着电动三轮车兴冲冲地下山,赶往镇上的停车场,迎接那58位想要参观他的生态养猪场的客人。
把邓行飞带入群众视野并在梧州市内的残疾人群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18年年末的一段抖音视频。视频中,邓行飞坐在沾满尘土的轮椅上飞驰下荒山,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身后跟随着数十只小黑猪,如同一个“猪司令”带领他的“手下”奔向美好的生活。
身残志坚养猪倌
邓行飞一家原本是村里的养鸡专业户。2014年,24岁的邓行飞积极进取,专门到县里学了养殖课程,养了几千只鸡和数头猪,打算扩大规模搞生态养殖。岂料,即将结婚的他在深山遭遇了一场翻车意外。
醒来后,身高1.76米的邓行飞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二级残疾人,四肢健全却下身瘫痪。当时他只有头部能转动,大小便失禁,需要父母手把手喂食。躺在床上的邓行飞哭过、闹过、自卑过、绝望过,是父母一把把的眼泪让他决定重新振作。
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出院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邓行飞用盆骨控制肌肉让自己重新“坐”了起来,并开始上肢力量的练习,学习使用轮椅。半年光阴又过去,他用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成为一个生活能基本自理的下肢瘫痪者。
邓行飞这样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一开始我只希望能拿起勺子自己吃饭,让我爸妈轻松点;后来我希望能自己爬起床,再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后来我希望能像个普通人一样,重新养鸡养猪,成就一番事业……”
深山成就“猪司令”
想要实现“成就事业”的愿望,光能坐起来还不够。在康复过程中,邓行飞就经常寻思着如何搞好养殖业。2014年底,刚学会用轮椅代步的他就买来了母猪,打算重新创业。
猪小的时候,邓行飞还能勉强挪动轮椅,为母猪打针、喂食,但是母猪配种受孕后体型变大、脾气变坏,坐在轮椅上的他再也不能胜任更多照料母猪乃至接生的工作。很快地,邓行飞的养猪事业便以赔本告终。
生活的磨难会给人以打击,但也会使人愈发坚强。
2015年,邓行飞根据以往散养走地鸡的经验,重新定位自己养猪事业的发展方向——质优价高。针对自己时间多、人手少、照料难的特点,邓行飞开始了在镇上从未有人试行过的“放养式土猪饲养法”。此外,他还买来20来头已经被阉割的猪花在山中放养,除了每天白天定时到山上喂一次玉米、南瓜外,其余时候让它们自行在深山中觅食,到了晚上再吹口哨把猪儿们召回猪舍。
当“猪司令”看似潇洒,实则却要付出连正常人都难以承受的艰辛。
邓行飞的养猪棚距离村里最近的一户人家近三千米,山路泥泞,普通人进一次猪场尚且需要近40分钟,由于养猪棚不通水电,他便借助电动三轮车和手动轮椅,每天来回深山和家中运送饲料。没有人照料自己,他白天就把尿袋绑在小腿上,晚上则用保鲜袋解决如厕问题。初时,邓行飞没有控制好喂猪的频率,遇到下雨天他又无法上山喂猪,因此一些猪仔饿得跑下山去啃别人家的菜园,邓行飞为此事还赔了钱。
最后,邓行飞决定搬到养猪棚住。“这样能节省油费。”邓行飞说,天气好的时候,自己能推着轮椅喂猪、赶猪,既锻炼了身体又能亲近这帮“手下”。
昂首走向幸福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多后,这批长期自由觅食,几乎没有肥肉的放养猪以净重每斤15元的价格进行小范围销售,赢得了顾客的认可。而同期的其他普通饲养猪,收购价不过每斤六七元。“高价猪肉”让邓行飞看到了市场前景,也激发了生活的信心。他说:“15元一斤只是平本价,但是起码证明了这种养猪方法行得通。”
正是因为由衷地佩服邓行飞的坚强与韧劲,表弟蒙志阳拍摄了一段抖音视频,把邓行飞在崎岖的山路上带着群猪奔跑的场景记录下来。“表哥已经在深山住了一年多。”蒙志阳说,表哥或许没有办法像其他养殖户一样为猪接生、扩大养殖规模,但村里也没有养殖户像邓行飞这样在荒无人烟的养猪棚里生活。为了帮表哥减轻负担,蒙志阳主动承担起一些给猪打防疫针及运送饲料的工作。
梦想之路从无坦途。守着深山养猪棚、在山野间努力“奔跑”,邓行飞终究会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出一条幸福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着力做好精招商、上项目、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园区经济发展。据统计,今...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