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汇聚,圆梦征程启航

梧州日报 2018-06-01 09:17 大字

本报记者 梁燕如通讯员王海礁梁静怡

“小小的笑容有坚强的光芒,每个有梦的地方都盛开着希望……”每当歌曲《圆梦》的旋律在梧州市山区学校响起,大山里的孩子总会轻轻哼唱,“有梦,就有希望”的歌词大意伴随音乐融入孩子心中。

梦想,是成长成才的动力。2014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梧州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圆梦1+1”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助力改善梧州市乡村小学及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多年来,“圆梦1+1”始终以“让乡村孩童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依归,保持了热度,也探索创新着帮扶模式。

5月31日,市委副书记蒋海东率“圆梦1+1”爱心小分队到长洲区倒水镇仁义小学夏垌分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活动中,蒋海东向孩子赠送学习用品,给学校送去“互联网+”课堂播放设备,让学校通过互联网连接市区学校优质课堂资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

“圆梦1+1”活动给山区孩童送书架、赠书。

时间回溯到2014年5月29日。这一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振饶率“圆梦1+1”爱心小分队走进藤县藤州镇新华小学,标记下活动起点。

新华小学办学条件比较差,教室没有安装日光灯和电风扇,厨房设备简单,学生很难喝上热水、吃上热饭,孩子们的课余读物及文体娱乐设施也寥寥无几。该小学是梧州市边远地区学校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发展,梧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高了、范围广了,但受客观因素制约,一些山区学校教育经费紧缺、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当时,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爱心小分队成员给新华小学的孩子送去书包、校服、篮球、日光灯、壁扇、吊扇、图书、电磁炉,把学校缺的办学物资一一对应补上。四年级学生黄芷樱说:“我想拥有一套漂亮的校服,想不到梦想成真了!感谢好心的叔叔阿姨,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

这一次帮扶活动诠释出“圆梦1+1”的意义:“1”指一所乡村学校或教学点,“+”是以活动为桥梁载体,另一个“1”代表自社会的爱心力量,共同携手优化山区学校办学环境。

近年来,“圆梦1+1”爱心帮扶力量不断壮大。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毅德城等大型企业,以及来自市内外的一批爱心人士纷纷走进乡村。2016年,来自北京的王静楠、刘小琴夫妇,花了十多天时间辗转在万秀区、龙圩区、藤县多所乡村学校,给学校送去办学物资,还决定长期助养贫困孩童……这样的献爱心例子不计其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圆梦1+1”活动中相聚相知,共同为学校圆发展梦、为孩子圆成才梦,用绵绵不断的爱心托举起乡村孩童的未来。

为了活动更好地开展,“圆梦1+1”活动牵头单位系统整理了全市858个乡村学校教学点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人数、需要帮扶项目等信息,建立起“圆梦1+1”信息库,帮扶得以定向、精准发力。据不完全统计,“圆梦1+1”活动累计筹集善款713.58万元,为全市203所乡村学校及其教学点送去爱心物资100余万件。

校际帮扶,创新圆梦模式

时间来到2015年,“圆梦1+1”活动意义有了新注脚。当年12月22日,市第八中学爱心小分队给苍梧县旺甫镇中心小学夏寺分校送去一批体育用品。但是,八中送给夏寺分校的,远不止物资。

八中是广西星级特色普通高中,是夏寺分校的定点帮扶学校。2015年以来,八中多次邀请分校学生到学校参观,带领乡村孩子体验陶艺制作等。夏寺分校学生李锐说:“在大哥哥、大姐姐帮助下,我学会制作陶瓷碗,长大以后想当一名陶艺师。”

扩大孩子眼界、点亮孩子梦想,校际间定点帮扶创新了“圆梦1+1”活动模式。在 201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市委副书记蒋海东率“圆梦1+1”爱心小分队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礼物和精彩的传统剧目展演。这一次,“圆梦1+1”活动整合“戏剧进校园”资源,袅袅的粤韵清音、鲜艳的服饰彩妆让特殊孩子感受着传统文化魅力。该次活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市第十一中学的学生承担起演出任务,涵养起关爱弱小、传递温暖的责任意识,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在,“圆梦1+1”通过校际定点帮扶、整合教育系统特色项目资源,搭建起城乡学校间常态互动平台,拓宽了帮扶领域,深化了帮扶内涵。梧州高中、梧州一中、梧州四中、梧州八中、梧州市教工幼儿园等市本级学校,以及县(市、区)中小学校纷纷加入“圆梦1+1”爱心小分队,定点帮扶一所及以上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及其教学点,除了帮助薄弱学校改善提升办学环境,还依托优质师资通过送课、送教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指导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设校本特色课程,让乡村孩子学得更多、学得更好,综合素质更优。

其实,随着国家教育发展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学校间的硬件设施差距将逐步缩小,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才是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的一大关键。诚如夏寺分校校长谢弘琪所言,市区学校在指导规范办学、创设特色课程等方面提供大量可行建议,提升了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师生受益很多。

互联网+,翻开圆梦新篇章

时间来到2018年,“圆梦1+1”活动翻开帮扶新篇章。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市委副书记蒋海东率“圆梦1+1”爱心小分队来到长洲区倒水镇仁义小学夏垌分校,启动“互联网+教育”优质学校资源共享项目。

夏垌分校收到一批“特殊”捐赠:USB摄像头、全向麦克风、蓝牙扩音音箱等。当器材接上互联网,海量的课程教学资源“直达”教室。分校负责人说,往后,学校也能开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了。

师资不足,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科目教师不足,是长期困扰乡村学校的办学困境。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长洲区启动“互联网+教育”项目,持续完善城乡学校宽带设施建设,依托互联网公益教育平台,在线链接国内优质教学课程,以此补齐乡村学校师资不足、开课不足短板。教师在线下助教中,扩大教学视野,提升教学技能,一批熟练运用互联网平台讲课的名师成长起来,长洲区也有了自己的网络名师。

互联网教育平台搭建起来了,网络名师团队壮大起来了,乡村学校与优质教育资源之间就差一套播放器材。“圆梦1+1”应声而来。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梧州市借助社会爱心力量,为乡村学校筹集更多“互联网+教育”项目资金,借助互联网开辟城乡教育同步发展提升通道,让乡村学校开足、开好各类课程,让优质师资、优质课程更好、更多地“送达”大山深处,助力教育更均衡更优质发展。

当时,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这一份儿童节礼物,脸上满是孩童特有的天真与兴奋。多年后,孩子长大了,模糊回忆起当时情景会知道,知识的小宇宙在这一天开启了全新的、丰盈的旅程。

“小小的种子都有蓬勃的力量,每个有梦的地方都盛开着希望……”歌曲《圆梦》跳动的音符萦绕乡间,人们仿佛听到小苗破土而出、努力拔节的声音,这也是山区孩童渴盼成长成才的声音,充满朝气,蓬勃而有力。现如今,“圆梦1+1”已经走过第四个春秋,此时此刻,爱心小分队依然坚定走在为山区孩子圆梦的征程上。

整合资源,“圆梦1+1”活动将校园剧目展演送到学校。

新闻推荐

鼻炎手术后患上抑郁症?

藤县男教师黄某喜因鼻炎于2002年到藤县A医院处接受治疗。后因鼻炎反复发作,黄某喜认为当年A医院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导致其患...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