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放归自然的人工繁育黑叶猴,全部来自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 世界上唯一的黑叶猴人工繁殖中心 大山精灵 快乐回家
大山精灵 快乐回家
采写:记者 全淦枚
2017年11月6日,阳光明媚,在广西南宁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五头人工繁育的黑叶猴被放归山林。
这是全球首例放归自然的人工繁育黑叶猴,这些黑叶猴也是我国第一次放归自然的人工繁育灵长类动物。此次放归既标志着我国灵长类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黑叶猴保护进入到以人工繁育种群反哺野外种群的新阶段。
当天放归的五头黑叶猴,全部来自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这份荣誉的背后,有着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工作者们几十年的努力与坚守。
1.倾心尽力饲养猴子
打扫卫生、观察猴子、喂食……每天早上8时30分,位于云龙公园的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里,饲养员陈伟强准时来到黑叶猴笼舍开始一天的工作。“嘿,猴子们,今天怎么样啊?”陈伟强一边工作一边和黑叶猴打招呼。他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与黑叶猴相处。
黑叶猴胆小怕人,其抗病能力、繁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差,很难实现人工饲养繁殖。1973年,梧州开始发展黑叶猴人工饲养繁殖事业,并逐步建立起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如今,这个中心占地约3万平方米,拥有动物笼舍6幢31套、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1991年,刚刚从技校毕业、只有20岁的陈伟强来到该中心工作,成为一名黑叶猴饲养员。饲养员工作量大,每天需要准时打扫笼舍。黑叶猴喜欢攀爬,因此,笼舍的三面墙壁每天都要用水冲洗、打扫干净,一天工作下来,陈伟强的衣服常常湿透。此外,要把黑叶猴照顾好,饲养员需要24小时值班观察、陪护。一年四季,不管夏热还是冬冷,他们都要坚持如此。
“我喜欢和黑叶猴相处,看着它们茁壮成长,我就感到很开心。”一谈起黑叶猴,陈伟强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常年相处,让他和黑叶猴之间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每当他进入笼舍,猴子们就会对这位“老朋友”做出各种友善动作。
繁育的这些黑叶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心血。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第一代工作人员梅渠年、丁其标等人就挑起了饲养、繁殖黑叶猴的重任。他们携手合作,反复研究饲养方法。他们每天围绕在黑叶猴的身边,给猴子喂食、检查健康,与猴子培养感情,观察、拍摄、记录黑叶猴的生长状态,科学调整对黑叶猴的照看标准……历经多年的努力,梅渠年带领的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团队成功摸索出一整套人工饲养、繁殖的科学方法,其“黑叶猴人工饲养繁殖”研究项目成果更是荣获1992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如今,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已经繁殖出第七代黑叶猴,累计繁殖培育成活黑叶猴幼仔370多头,并建立健全了比较完整的黑叶猴谱系档案,成为国内唯一专一从事人工饲养繁殖黑叶猴的基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黑叶猴人工繁殖中心。该中心拥有的黑叶猴人工饲养繁殖的种群是世界最大的,且饲养繁殖技术成熟。经过基因检测鉴定并得到确认:梧州黑叶猴种群来源于广西野生种群,在经过多年人工饲养繁殖后,未受到基因污染。
2.野化放归意义重大
黑叶猴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极少,在我国仅存于广西、贵州、重庆的山区。在过去的10多年里,黑叶猴全球种群数量下降严重,我国的黑叶猴野外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在广西,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野生黑叶猴的数量已从4000~5000头下降到现在的300~400头。
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保持黑叶猴的种群数量,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将部分野生黑叶猴引入开展人工饲养繁殖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立起数量稳定的人工种群。该中心现存栏黑叶猴70余头,目前仍保持黑叶猴最大人工饲养繁殖种群、个体繁殖胎数最多(15胎)、子代代数最多(第七代)三个世界第一的纪录。
正是因为在种群保护、繁殖技术等方面成绩突出,2012年,广西林业厅组织制定“圈养黑叶猴放归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项目”实施方案时,专门选定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繁殖的黑叶猴作为放归对象。同年8月4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明和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周岐海带队到梧州,采集黑叶猴血液样本,挑选放归种源。
2013年初,根据测定的黑叶猴个体基因,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完成了放归黑叶猴个体的配对工作,从适龄的黑叶猴中挑选出10头组成三个家庭单元,作为放归研究的对象开展合笼饲养工作。同时,完成了放归地的过渡性笼舍的建设。
当放归项目启动后,陈伟强就担起了饲养任务。在他的细心照顾下,两个月后,其中四头黑叶猴达到了送往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条件,首先被送往了大明山继续饲养。而为了让黑叶猴尽快熟悉大明山的环境,陈伟明多次前往大明山保护区,指导当地的饲养员养护黑叶猴。
“繁殖黑叶猴的最终目的是将他们野化放归。”陈伟强说,一个物种的自然群落只有在野外,才能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实现进化,继续进行繁衍生息,“野化放归”对黑叶猴物种的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自2012年开始,广西便开展种群选定、大明山黑叶猴本底调查、黑叶猴野外适应性训练、放归地点确定等准备工作。大明山首次放归黑叶猴,正是种群调配的一种特殊科学试验方式,希望通过人工手段,帮助野外种群之间重新构建联系,为广西黑叶猴种群稳定、繁衍生息及小种群保护工程奠定基础。
随着国际对野生动物保护趋势的发展,结合黑叶猴这个特殊物种的现状,近年来,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在完成“野外引入——人工繁殖——野化放归”这个漫长过程中前两个环节后,正积极地参与到黑叶猴野化放归研究中,以期实现黑叶猴保护的终极目标——野化放归。
2017年11月6日,当四头黑叶猴带着它们在大明山人工饲养下繁殖出的一头幼猴一起成功回归自然的消息传来时,陈伟强高兴极了,因为,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的人员离多年来为之奋斗的理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本版图片由梧州市黑叶猴保护研究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邓培生近日,梧州市启动了“垃圾随手捡,文明天天见”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工作的又一举措,志愿者以自己的...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