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人出游 岔山村寻古探幽

梧州日报 2018-12-03 09:08 大字

站在“潇贺古道第一村”的牌坊下,看光洁圆润的青石板从脚下蜿蜒伸向远方,两排饶有民族特色的老房子依次排列开去,细雨朦胧的光景,更显古巷的悠长与缠绵。“哒、哒、哒”,高跟鞋击打石板的声音悠然回荡在古巷里,踩着岁月的痕迹,我仿佛听到了秦汉时期的马蹄声声,看到了商贾往来的热闹场景。

潇贺古道最初建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冬,位于湘桂之间,连潇水达贺州,沿永州、道县、江华、富川,穿越都庞岭和白芒岭(今白芒营一带)过贺州(今八步区)南下。路宽为1米左右,其西方是一条狭长的谷地“湘桂走廊”。潇贺古道,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辟一条通往岭南地区的驿道,后来还成了海陆丝绸之路的主体。

作为“潇贺古道第一村”的岔山村,是秦汉时期从中原通过潇贺古道进入岭南的第一个入口,因此也称“入桂第一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瑶族古老村落,她像一颗质朴的美玉镶嵌在潇贺古道上,历经千年岁月的打磨依然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一米多宽的古道是村子的主干道,从牌坊进去是村里的商业街,斑驳的墙上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或是一根根黄澄澄的玉米棒,木门前面的长石条上放着两三个圆滚滚的南瓜,刻着“岔山油茶馆”等字样的光滑油亮的牌匾,随风飘扬的书着“酒”字的旗幡,还有旗幡下那一排排黑酒坛……这些,虽然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模拟的古代商业街,但足以可见当时潇贺古道给当地带来的繁荣景象。

岔山村的房子依山而建,位于古道外侧的房子多为两层设计,二层住人,与主道平齐。一楼则成为地下室,以前主要用做猪圈、牛棚、杂物间,现在,这里都成了“民俗体验馆”。沿着长石条或厚重的木梯子下去,室内敞亮,陈旧的织布机、耕犁、圆木栅栏依然静默处于房子一隅,千年时光恍如昨日。

在这里,时光的脚步很慢很慢,巷子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偶尔遇见一两个正在做家务的老妪,安安静静地低头择菜或整理细柴枝,时间的指针在她们布满皱纹的双手上缓缓地,静静地,顺着同一个方向游走。

走到岔山村村口,村口那座年代悠久的风雨桥依然安稳地架在清澈的溪流上面,斑驳的木质结构盖顶和支架,还有桥面上露出碎裂痕迹的石板无不在诉说着老桥走过的沧桑岁月,只有桥头那“兴隆桥”几个大字还是那样的刚劲有力,似乎在向世人展示着岔山人们勤劳质朴能干的精神脊梁。

在村口的那一片片平整、宽阔的土地上,岔山村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种下了成片成片的辣椒和芋头。细长的朝天椒挂满了枝头,有农民挑着箩筐蛇皮袋去采摘。田田芋叶在雨雾的滋润下显得特别的嫩绿,芋叶下,一个个肥大厚实的芋头快要撑破泥土了。远处,有两三辆小货车停在路边等着收购辣椒。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我不禁感慨,潇贺古道没有结束她的使命,沿着历史的年轮,在今天,她依然用笔墨书写着现代商业的传承。

新闻推荐

喉甘子情结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梧州沦陷,我们一家五口逃难到距离如今的万秀区夏郢镇十五公里远的一处偏僻小山村。那里经...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