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东荣通讯员黄荣桂桂西去年以来蒙山县法院黄
[摘要] ———蒙山县法院黄村法庭创建“无诉村屯”探析
本报记者 黄东荣 通讯员 黄荣桂 桂西
去年以来,蒙山县法院黄村法庭创新开设“法律诊所”,搭建“无诉村屯”快捷便利的调处平台,专门为周边居民把脉邻里关系,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基层平安和谐。
调解服务延伸到村屯
虽然法庭在驻地黄村镇设立了诉讼与调解对接的窗口,一定程度方便了周边群众寻求诉调途径,但不少矛盾纠纷都发生在行政村内,因此诉讼与调解对接窗口经常是门可罗雀。为推进司法资源向基层延伸,该法庭在辖区内3个乡镇20多个社区(村屯)设立司法调解室,最大限度为地处边远、且分散居住的农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2012年初,在黄村法庭的指导下,道冲村、明觉村等三个行政村以村委为单位,整合镇法律资源,设立“法律诊所”,“法律诊所”与司法调解室和社区(村)调解会共同构成“诉调对接调解圈”,将调解服务由街镇延伸到了村屯。“诊所医生”由法官、民警、司法干部、村干部等组成,每天轮流“坐堂问诊”,免费为村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代理服务等。“诊所”坚持以“情、理、法”为基础,集村民矛盾化解、法律诉讼代理、困难群体无偿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致力于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服务职能,维护地区和谐稳定。
道冲村村民梁×与胡×因为屋后排水沟的归属问题争执了好几年,去年12月,矛盾有升级发生冲突的苗头。担任诉讼“预报”员的道冲村村支书杜富华经多次调解无效后,遂向黄村法庭“播报”。黄村法庭接到杜富华的报告后,马上组织“法律医生”和“义诊员”前往现场进行调解。“法律医生”和“义诊员”结合水沟的使用历史,经过20多分钟的“摸排把脉”,促使双方现场达成了和解协议———双方共用水沟,且定期清理沟内杂物,确保水沟通畅。
联动调解促进案结了事
黄村法庭依靠各“法律诊所”,聘请诉讼“预报”员,及时为法庭“播报”村屯的动态,使法官能够及时了解民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并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也为群众反映、申诉问题提供机会及处所。同时,该法庭从便民制度、便民措施等方面入手,向群众发放法官联系卡,标明联系法官、联系方式、法官、工作制度、事项等,为群众更加了解法庭,亲近法庭,缩短群众与法庭的距离,拉近法庭与群众的感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黄村法庭还通过与辖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村调解会建立的民商事纠纷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两级调委会的信息反映,及时了解并掌握辖区村屯的动态,为纠纷的预防、调处打通了通道,努力把邻里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把案件了结在庭前。
去年12月17日,黄村镇黄村村街头组村民黄×在该乡镇一间炭业制品厂搬运木糠时造成左脚骨折,手术和治疗先后花去各种费用3万多元。因赔偿金额问题与企业协商不下,黄×扬言得不到赔偿将把该厂炸掉。黄村镇司法所所长莫运福接到村干部报告后,马上深入调查,了解到黄×因为建房欠下高额债务,家庭十分困难。掌握这一信息后,黄村村的“法律诊所”立即启动“急诊”预案,召集“诊所”内的法学专家和司法所干警进行会诊。后来,黄村法庭的法官覃阴伟与莫运福一起把“流动法律诊所”开设到企业进行调解,经过半天时间的调解,黄×与企业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获得满意的赔偿。
2012年至今,黄村法庭充分发挥“法律诊所”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构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促进民商事案件调解结案。今年一季度,该法庭立案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了12%。
新闻推荐
安装粘筒诱杀害虫 6月6日,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瓜农安装粘筒诱杀害虫。今年,坝头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500亩“广西碧绿” 苦瓜,种植过程采取生物防治病虫害,统一安装太阳能灯光和粘板...
蒙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