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东荣通讯员徐应平蒙信昌一年前已在监狱里服
[摘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建设观察
本报记者 黄东荣 通讯员 徐应平 蒙信昌
一年前,已在监狱里服刑五年多的何锐锋(化名)刑释回到蒙山县汉豪乡,此后曾到多家企业和单位应聘,均由于年龄偏大和曾经的犯罪记录而遭到拒绝。汉豪乡司法所走访了解情况后,介绍何锐锋到该乡一家木器加工厂工作,缓解了何锐锋当时因无工作而产生的经济压力。
如今,何锐锋每天8时准时到木器厂从事木头搬运、加工,或者跟随其他工友上山收购木头,月收入从去年的1500元上升到现在的2500元。“没想到加工厂还能收留我,并提供不菲的薪酬。”何锐锋说。在这家木器厂工作后,当地司法部门还帮助协调公安、新农村合作医疗等部门,帮助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最大限度解决他的生活问题。
何锐锋现在工作的木器加工厂,是梧州市司法部门创建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基地之一。
近年来,梧州市刑满释放解教人员逐年增加,但因就业屡屡碰壁,部分解教人员在生活上没有保障,重又走上犯罪之路。对此,政法、司法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选取部分企业创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帮教安置基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生活保障等问题,避免他们在刑释初期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等“三无”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目前,全市司法部门共设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14个,为特困刑释解教人员提供过渡性安置就业57人次。
不过,这些基地虽然已经创建起来,但规模都很小,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多不超过五名,导致基地的帮教安置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市司法局安置帮教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梧州市刑释解教人员约300名,而到相关安置基地工作的人员仅有20多人,部分基地创建后仍未安置刑释解教人员。从回访调查的情况看,主要原因是帮教基地提供的岗位薪酬待遇较低,而劳动强度较大,很多解教人员自身的条件无法应付这些工作要求。另外,部分解教人员主动到外面谋生,导致不少安置基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刑释解教人员作为特殊人群,其安置、教育一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其管理服务直接关系到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司法部门呼吁,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和沟通,探索一条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管理服务体系,试点建立就业、培训、安置、救助为一体的安置基地,重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扶和救助,促进这些人群的安全回归。
新闻推荐
近日,在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长坪村,村民在新修建的瑶族风雨桥纳凉。 据悉,蒙山县致力将长坪瑶族乡打造成为生态旅游示范点,从去年11月开始,按照瑶族民族风格对长坪村全部房屋进行装修,并增添景观设施,目...
蒙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