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廖海光老师在辅导学生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在岑溪市马路镇

梧州日报 2013-09-09 06:59 大字

廖海光老师在辅导学生。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在岑溪市马路镇上双村六委小学,同在一间教室的学前班和二年级25名小学生大声地进行课前3分钟朗读,声音响彻了整个大山……

在这间屹立在半山腰的小学——六委小学里 ,有一位从教37年的老教师名叫廖海光,在这个500多人的小村子里,他教出了20多位大学生……

岑溪市马路镇上双村六委小学教学点距离马路镇17公里,是一所偏僻的教学点,因而,愿意到六委小学教学的老师少之又少。

而廖海光的教学生涯是从1976年2月初开始的,这一年,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初到学校,学校仅有两间1953年建的砖木结构教室,这还是廖海光儿时在六委小学读小学时的教室。

教室还是老样子,还是那么熟悉,当年只有23岁的他看着学校的一瓦一木,既熟悉又陌生。当时学校只有他和另外一名男老师,学校共有50名1至5年级的学生,可是教室只有2间,只好进行复试教学。

在六委小学坚守了10年,1986年廖海光调到了其他小学任教,却又于1992年9月被调回来,于是,廖海光在六委小学的讲台上任教至退休,也从一位头发乌黑的30出头的大男人如今变成了一位白发鬓鬓的老教头了。

在许多人的眼里再普通平凡不过的三尺讲台,对廖海光来说,充满魅力和感情。

廖海光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工作又在大山,似乎与大山很有缘,正因为与山有缘,所以他的教学都从山区的实际出发,从有限的教学条件中创造自己教学的奇迹,山中的树木和竹子较多,他就利用这些山里的资源制作教具,经过他的巧手修葺,长方形变成梯形的教具、圆规、三角板……教具应有尽有,教具堆满了办公室的一个角落。

看着破旧的校舍,廖海光心里不是滋味,2002年8月在他的提议下村民自筹资金8.6万元,村民投工投劳,经过2年多的努力,2004年9终于建成一层钢筋混凝土教学楼,从此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告别了砖瓦教室。

“上学前班的写字课时,总是手把手教每一位小学生,为了写好一个‘落\’字,廖老师手把手教我写了20多次……直到我写得像一个‘落\’字为止,廖老师才放心地又到其他学生的跟前进行辅导了,廖老师真好!”学前班的学生廖金承笑着说。

六委村民说,廖老师实在是太痴情于教书了,甚至连自己的人生大事都给耽搁了,以至将近50岁方才成家立室。

几十年来,廖海光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身影成了六委小学学生眼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3月,二年级学生廖莹雪的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迹象,廖海光家访后得知,廖莹雪的父母在岑溪城里打工,由她的奶奶看管,因帮奶奶干农活多了耽误了学习时间,在那次家访后,廖老师就针对这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的弱點帮她补习功课,让廖莹雪在很短时间里进步了。

在六委小学,25名学生中就有17名学生是留守儿童,针对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的特点,他课余就和孩子们谈心,学校的旁边长有一棵大树,炎炎夏日,大树很阴凉,这是廖老师的第二间教室,课余他就和孩子们一边乘凉,一边同他们谈心,拉家常,讲故事。

今年8月,已满头白发的廖海光正式退休,然而,因舍不得离开了他奉献了37年的讲台,新学期开学后,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廖海光老师又返回到讲台旁。

李自进 文并摄

新闻推荐

岑溪法院的两名法官与岑溪市公安局的两名民

本报讯  9月13日,岑溪法院的两名法官与岑溪市公安局的两名民警一同驱车前往桂平市农村合作联社光明分社,将萧×名下的存于桂平市农村合作联社光明分社的49650元...

岑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岑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