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年款背后的故事 东汉弦纹铜碗

梧州日报 2021-01-18 06:40 大字

上图:东汉”章和三年”款弦纹铜碗。 下图:底部铭文中的年号误写,且缺了工匠名字。 (作者供图)

李光亮

“章和三年”款弦纹铜碗,整体铸造精致,大口微外撇,平唇斜内收,直腹。口沿外侧下饰有一道凸棱,器身中间位置饰有三道凸棱,平底有残缺,底部有三小乳丁足及一道弦纹,底中部镌刻有“章和三年正月十日 钱千二百”铭文。口径18.4厘米、底径12厘米、高8.4厘米,重1036克。1972年8月,该铜碗出土于当时的梧州市船舶修理厂基建工地,年代为东汉,现藏于梧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特殊年款“章和三年”形成的原因

铭文中的“章和三年”在历史中并不存在。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刘炟崩,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汉和帝在章和二年(88年)继位后,并未改元,仍使用汉章帝的章和年号,到了继位的第二年(89年),改永元元年。该铜碗底部铭文中的“章和三年”,实际上是“永元元年”(89年)。

另外,“章和”这一年号实际上使用的时间只有一年半。汉章帝刘炟在元和四年(87年)七月,改年号“元和”为“章和”,“元和四年”也就是“章和元年”。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后,汉和帝仍使用“章和二年”,直到第二年才使用新的年号“永元”。

笔者认为,造成该铜碗底部铭文中的年号误写的原因有二。一是制作铜碗的工匠并未知道“章和”这一年号只在章和元年(87年)和章和二年(88年)这两年使用过。由此大胆推测,该工匠对于章和二年(88年)三月汉章帝刘炟去世这一大事并不知情。但彼时的梧州为苍梧郡郡治广信县,同时也是交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汉王朝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年号改元等重大事项,必然昭告全国,而作为岭南中心的梧州难道不知情?因此,第一个原因出现的可能性是较小的。二是结合铭文分析,“章和三年正月十日”表明该铜碗制作于正月初十。正月初十这个时间节点,位于岁末年初,制作铜碗的工匠在日常繁复的工作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在新年的第十天,铜碗铸造好后,顺手把去年的“章和二年”往上加一年,从而误写作“章和三年”了。另外,该铜碗通体厚实、铸造精致,而唯独底部有破损残缺。该破损残缺处应为工匠的姓名。在中国古代,工匠要把姓名留在自己制作的器物上,以便检查器物的质量,这叫做“物勒工名”,从考古发现来看,物勒工名的现象在春秋时期已经流行,至今仍沿用。

结合皇帝改元(使用新年号)这一重大事件,梧州作为岭南中心的重要地位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应是新年刚过,铸造该铜碗的工匠在熟练的完成每一步操作后,最后发现由于自己的“思维定势”,直接在去年“章和二年”上加一,从而误写为“章和三年”,工匠发现该问题后,意识到问题之严重,随即把铜碗底部铭文中自己的姓名敲碎,以免被发现后受到责罚。

铭文所见东汉的历史

铭文中的“章和三年”之“章和”,指的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在位期间使用的第三个年号(刘炟先后使用过建初、元和、章和三个年号)。刘炟,汉光武帝刘秀之孙,汉明帝刘庄之子,75年~88年在位。刘炟在位期间,勤于朝政、励精图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重新归顺于汉朝,并积极发展儒学。如此,取得了东汉自开国以来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同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

“章和三年”实为“永元元年”(89年),汉和帝刘肇在位。刘肇(79年~106年),汉章帝刘炟之子,88年~106年在位,谥号为和,庙号穆宗,葬于慎陵。刘肇在位期间,国家呈现出国泰民安、四夷宾服的盛况,被称为“永元之隆”。

铜碗反映梧州商品经济发达

东汉时期,梧州作为交州刺史部治所、苍梧郡郡治广信县所在地,是岭南中心。该铜碗底部铭文“章和三年正月十日钱千二百”,表明了铜碗的铸造时间(“章和三年”实为“永元元年”),中间缺失字迹应为工匠姓名,钱千二百是该铜碗的价值。该铜碗反映了东汉时期梧州商品经济的发达,同时对研究东汉时期梧州手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这些铭文跟现代的汉字一模一样,而且都是简体字,古代不是使用繁体字吗?这就是巧合了。因为“章和三年正月十日,钱千二百”,除了“章”和“钱”这两个字外,其余几个字的繁体、简体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几个字没有繁体、简体的区别。另外,“章”和“钱”的繁体字也跟相对应的简体字区别不大,仅仅细节上或部首上有小区别,也很好辨识。汉代使用隶书,相对于之前的篆书,隶书是一种“简化字”了,而且跟现代简体字的用笔基本一致。

新闻推荐

出口原产地签证“秒”批 梧州海关在13种签证种类中实现智能审核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朱元冬通讯员黄婷彭莎)近日,联志玩具礼品(苍梧)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梧州海关申报了一份原产地证书...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