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 干部下来了 问题解决了
本报记者武旭本报通讯员胡志昊武海涛
“如果不是这次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我们村的产业转型可能还要摸索一段时间,可以说,服务队就是我们的及时雨,帮助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在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吴家湾村,一处利用闲置土地集中经营的苗木基地项目正在紧密推进,在传统的皮革产业外,再次给村级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进驻石桥镇以来,下派干部们把双脚落在地面上,通过细致走访调研获得民情民意,拓思路、搞建设、兴产业、谋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吴家湾村的苗木种植基地是我们服务队的第一个产业经济类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会壮大村集体经济,还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农户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市住建局下派干部戴守军告诉记者,作为传统产业,吴家湾村的皮革生意可谓是远近闻名,但村民们鼓起腰包的同时,村集体收入却较少,出现了“个人腰包鼓囊囊、集体账户空荡荡”的局面。而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收紧,村里以往大量存在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也难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因此吴家湾村的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可“怎么转、往哪升”的问题却摆在眼前,村两委一时之间拿不出方案,村民们也都处于观望的态度。戴守军告诉记者,直到8月份的一次村级主题党日上,服务队了解到村里一块集体承包的土地到期,这才有了项目落地的可能性。“我在住建局工作,对园林绿化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相应的市场情况。土地问题解决后,我就向服务队和村两委班子提出了实施苗木基地建设的建议。”戴守军说,前期进行村内走访时,他了解到吴家湾村本身就有村民从事苗木种植,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村级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不但给村集体带来了收入,还可以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实现村民增收。“苗木种植基地内的日常维护岗位主要是浇水、除草,劳动量不大,所以我们也考虑在招工上向生活困难和残疾村民倾斜,让他们力所能及、劳动致富。”戴守军说道。
活用资金更要严用资金。在石桥镇,下派服务队把上级配套资金分为“产业经济”和“民生设施”两大类,在充分调研走访、倾听民意的基础上,选出群众最为需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项目,让每一分钱用好、用实、用在刀刃上。在孙道口村的东侧,一条连接大路的村级公路是村民们每天的必经之路。由于规划较早,这条村级公路较为狭窄,近年来随着村里私家车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校车每天往返接送孩子,这条村级公路已经难以满足村民们的出行要求。“在前期走访时,村民们反映由于道路狭窄,已经发生过多次车辆剐蹭的事故,而且每到上学放学的时间段,道路更加拥挤,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市总工会下派干部岳书亮告诉记者,在和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论证后,孙道口村道路拓宽工程项目目前已经提交审批,预计可在11月底完成建设。而在岳书亮看来,下派干部们不仅担负着完善基础建设、振兴乡村产业的“硬件”建设责任,更要担起提升居民“软件”素质的担子。前不久,下派工作队就举行了送文化、送法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向村民赠送书籍400余册。
“以前我们长期在市里工作,对基层的情况往往是通过材料报表的形式了解的,但这次下派,我们的双脚真正落到了地面上,对基层的民生民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直观的了解。”岳书亮感慨的告诉记者,深入乡村获得的鲜活体验,是在办公室里难以体会的:“这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真正为群众拓思路、搞建设、兴产业、谋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编者按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城市的血脉。此前,中共梧州市委宣传部、梧州日报社组织策划了《梧州城演义》这一大型系列历...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