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说 扩大环境优势 校准发展定位 ——市“两会”上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话题

梧州日报 2017-01-23 20:38 大字

本报记者 柳双 陈可夫

近日,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相继召开,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梧州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开展“美丽梧州”乡村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各级各部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发展生态产业,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比重持续增加,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

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指出,生态优美已成为梧州市的发展优势,要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根据市政府去年印发实施的《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梧州市发展生态经济三项制度》,抓好生态产业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生态城乡规划等将是今后的重点任务。

市人大代表、苍梧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黎建雄指出,梧州市森林资源丰富,但单位产出量较低。他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林种结构调整的奖补力度,改造低产低效林,提高良种使用率,同时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及森林保护,通过提高通道绿化、花化、彩化效果,提升全市林业生态形象,吸引更多林产龙头企业投资开发,增加林农收入。

“生态城乡建设,首先要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市人大代表、蒙山文圩镇镇长杨立宏和市人大环资委主任陈景文都建议,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要重视环境治理立法,让环保工作有法可依;要积极探索环保宣传新形式,鼓励各级学校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为全市环保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市政协委员、民革梧州市委主委钟锋认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美丽梧州”乡村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他建议通过试点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以及采用大面积集成治理污水的模式,减少污染源,降低治污成本。同时,完善社会资金投入、利益分成及退出机制,保障治污设施的后续管护。

新闻推荐

古道此去千百里 茶船遍布不可数

■本报记者杨麦赵洋龙天传/文在采访中,很多事物都令我们回味,“濛江船”便是其中之一,六堡河上曾经出现过的这种船只,虽然在众多老船工的口中一再被提及,但具体来历却一直未得到明晰。关于“濛江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