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人与一碗面

兰州晚报 2013-10-14 13:28 大字

@

●为了满足顾客各自不同的口感需要,马保子父子像魔术师,把面团玩得飞转,能拉出粗细宽窄形制不同的面条。并在墙上张贴彩绘秦腔脸谱与折子戏人物图像,增添了面铺的民间文化色彩,使老兰州人在等面的间隙中,欣赏绚丽的脸谱。经过这一番努力,儿子马杰三的生意如日中天。

●汉族农民所种的北山和尚头麦子(裸麦)磨成的面粉是牛肉面的首选面粉,他们烧制的蓬灰是和面的必需品。用的盐是蒙古族骆驼队自雅布赖盐池驮来的。众多的主辅料,在回族厨师巧妙的烹调下,创制成风味独特的清汤牛肉面,从这个意义上说,牛肉面是多民族团结的饮食文化结晶。

风靡全国的兰州清汤牛肉面,是由兰州回民马保子创制的,因此也称马保子牛肉面。马保子自幼家境清贫,无力上学,于1915年每天早上挑着热汤锅担子,满街叫卖“热锅子”牛肉面。他将面拉成细的、韭叶子,煮熟,拌上熟清油,成为凉面,码在木盘里,且备有牛肉臊子,装在浅子里;另一头是个火炉,锅里是沸腾的牛肉汤。

顾客买时,他将凉面抓入碗内,拿铁勺反复舀滚汤,把面涮烫,再调上牛肉臊子、辣子、醋、盐,即可食用。由于这种面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成为大众喜爱的早餐,使马保子积累了经验和资金。他善动脑筋,不断创新,最终烹制为清汤牛肉面,于1919年在东城壕北口租了一间低矮、狭窄的铺子,铺子里砌个炉灶,再者也只能摆个案板,随即开始营业,顾客站或蹲着,端碗吃有嚼头的牛肉面,这比涮热的“热锅子面”好吃多了。

马保子的牛肉汤与众不同,在于他的经营方式和独特的配方。他上午卖牛肉面,下午卖旋煮熟的牛肉和羊肝子,再按一定比例,将羊肝子汤兑入牛肉汤中,增添了鲜味,使得肉汤分外清澈、喷香。同时,选瓷实白萝卜、绿萝卜,切片,煮熟,在清水里拔去异味,炖在汤里,巧妙地使荤与素搭配起来,既增加了口感多样性,又加强了营养性,因为萝卜有生克熟补之性。马保子为了吸引回头客,采取了一种新颖的迎客方式,顾客一进门,就端上一小碗牛肉汤,里面打着芫荽末,滴几点香油,面不太多,但牛肉块有水果糖块大,并且有八九块之多,经济实惠,顾客香在嘴头,暖在心头,焉得不再来?于是,慕名食客接踵而来,生意十分红火。

1925年,马保子让儿子马子杰接管面铺,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和刻苦钻研精神,他使牛肉面制作和经营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又在原址对面租了一间套屋(今张掖路东段路北,北城壕南口稍西),摆了四张小方桌,顾客可以坐着吃面。同时,他扩大了烹汤的原料。买了个毛驴,每天驮着木桶,在回族聚居区绣河沿、南滩、窟沱等地,收购牛杂碎汤,加工为清汤。具体的做法是把汤烧开,撇去沫子,放少许白矾,澄清后折入另锅,调入草果、花椒、姜片、桂皮、料酒,再烧滚,使调料融入汤里,加适量精盐,倒入缸内备用。按一定比例,将此汤与牛肉汤、羊肝子汤,勾兑为清汤,汤的鲜美度大增。

兰州牛肉面讲究主辅料的产地,以确保面的质量。选用平番县(今永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南藏族牧民的牦牛,炖为牛肉。用兰州汉族菜农种的萝卜、辣椒、芫荽、蒜苗做辅料。萝卜随季节走,春天用水萝卜,夏天用花缨萝卜,秋冬则用白萝卜、绿萝卜,去叶,洗净,去毛根,切片,煮熟,用清水拔去萝卜味,炖在汤内。将干大红羊角辣椒磨为辣面,炝为辣椒油,把芫荽、蒜苗切末,备用。

1946年,马杰三把面铺迁到繁华闹市南关十字附近的两间老式楼房中,顾客更多,也有官员、商贾,以及南来北往的商旅、各界名流,都赞不绝口。解放后马杰三仍然经营马保子清汤牛肉面。1956年公私合营,成为兰州市饮食公司马保子清汤牛肉面营业部。1959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甘肃省民委,马杰三的徒弟马尚义在北京开设马保子清汤牛肉面馆,逐渐使兰州清汤牛肉面名播全国。

国庆期间,在三亚南山寺景区门外,对于记者的“兰州”身份,结伴游玩的一名湖北游客开始时有些迷惘地说:“哇,兰州好远!”不一会儿,突然就用近乎吼的声调喊道:“看,那边开的不就是你们的兰州拉面馆吗!”

兰州好远也好近。

在异乡,一种与家有关的元素,也是兰州牛肉面。

20年前,兰州人赵丛立“下海”闯荡,同时也将兰州牛肉面引入珠海。他从兰州运来牛肉面的原料,聘请兰州拉面师傅,仅用2年时间就开了3家牛肉面分店。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凌晨2点,生意异常火爆,由于店面很小,很多食客往往端着面去路边或马路对面吃,附近交通甚至都因此受到了影响。他的牛肉面排档破天荒地和当地很多五星级海鲜酒楼一起,被评为珠海市十大餐饮企业。当地媒体盛赞说:“你开创了北方餐饮品牌在珠海的一个餐饮奇迹。”

赵丛立的成功源于牛肉面本身的成功。

结束远行的最后一顿饭在广州一家名为“兰州味道”的餐馆里。主持活动的甘肃籍前辈特地点了牛肉面,十个人都要了二细。等面端来,发现二细太粗,卖相十分不好,但尝起来味道倒还不错。大家纷纷议论道:“在广州,这算是最正宗的兰州牛肉面了。”

如今,在南方发展的甘肃人已经很多,几天来的交往,他们总说起牛肉面,说“每次提起牛肉面,就‘疯\’了”,说“每次回到兰州,每天的早餐都是牛肉面,似乎要把多年少去的那种情感补上”。

游子与家,本身就是悖论的两个存在。而很多甘肃游子归属于家的精神肌理,则往往从兰州牛肉面的特殊味道开始,传播兰州,传播甘肃,自豪地使人知道他的“兰州”身份。

weiyulu

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每隔一两天就会吃牛肉面,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次在外地待得久了,吃不到一碗地道的牛肉面真的让人很痛苦。

张全锋61岁居兰州

来兰州打工,第一个认识的就是兰州牛肉面。开始时是有时间去吃,慢慢地就变成了早餐,也学着老兰州人叫起了牛大碗。喊着二细,三细。估计这辈子再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这种味道。

黄晓萍45岁安徽人

现在基本上是无牛肉面不欢。上网聊天,只要说我是兰州的,就会有朋友问我是不是有个兰州拉面呀!我就会回答:我们都叫他兰州牛肉面。吃了三年的牛肉面,感觉自己也是个兰州人了!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神奇的面将我和兰州紧紧的绑在了一起!高小霞22岁大学生

《黄河风情线》定位为话题版,每期设置主题,诠释或讨论文化元素、文艺思潮和社会热点。围绕主题,体裁不限。

近期话题:黄河、兰州方言

对她们的认识和情感,以及她们之于您的影响和记忆,欢迎分享。

投稿邮箱:854799537@qq.comQQ交流群:156569522

新闻推荐

天祝县发生4.3级地震时间:22日12时56分进展: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制图杨加丽兰州晚报讯记者从省地震局获悉,据甘肃地震台网初步测定,2月22日12时56分(北京时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发生4.3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6...

天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祝藏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一个人与一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