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心聚力抓项目 转型跨越奔小康

甘肃日报 2012-10-25 00:22 大字

——本报记者就贯彻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总结会精神访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

本报记者 牛彦君

“无中生有抓项目”是武威市项目工作的一大特色。

经过艰辛努力,青岛啤酒武威公司60万千升啤酒、武威煤炭集疏运基地、黄羊公铁物流、格林电动车、紫轩5万吨葡萄酒厂、2797兆瓦风电光电新能源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快速生成,为培育支柱产业奠定了基础;金武高速、双营高速、永古高速、兰新三四线、干武铁路增建二线等交通项目和新城区建设、海藏湿地公园、天马湖、城区道路等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石羊河流域前期和后期重点治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古浪黄花滩生态移民、天龙百万亩治沙、水库加高扩建、天然河道整治等一批生态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全面进行,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发展基础;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为武威跨越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可以说,近两年来,无论是项目的数量、投资规模,还是完成投资、增长速度,都是武威历史上最多、最高的时期。

就贯彻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总结会精神,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坦言,通过观摩学习、聆听讲话,一是看到了甘肃幸福美好的光明前景,鼓舞了加快发展的信心;二是坚定了狠抓项目、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决心;三是开阔了抓项目的视野,学到了抓项目的好经验、新方法。

武威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资源禀赋低,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面大,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起步阶段。要尽快缩小与全省的差距,就必须保持快速发展。作为非资源型地区,面对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武威不甘落后。

火荣贵说,必须变差距和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的发展理念,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狠抓项目建设。要始终把抓项目作为推动武威转型跨越的根本出路,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赶超进位、富民强市的目标。

下一步,武威还将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无中生有抓项目”,扩大经济总量。在火荣贵看来,资源的“无”与“有”,只是相对的概念。武威无矿产资源优势,但有区位优势、光热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为抓项目特别是发展工业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火荣贵进一步用三个“就要”来阐述这一辩证法。

“无中生有抓项目”,就要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大资源观,放眼全省、全国和国外,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借助外在资源,紧紧抓住更大范围可以利用的资源,开拓资源空间。以资源的全局观念破解武威项目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困境,狠抓项目、大办工业。

“无中生有抓项目”,就要提高对“土地是财富之母、项目是财富之父”的认识,坚持“管好用活”土地,“管好”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用活”就是要充分利用石羊河流域治理“关井压田”政策,以土地换项目,加大开发强度,使大项目成为推动转型跨越的主动力。

“无中生有抓项目”,就要坚持狠抓项目不怕说三道四,招商引资甘愿低三下四,寻风而动,主动出击。对上争项目,跑部进省,积极争取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对外抓招商,敢于谋划项目,满怀激情走出去,真心实意请进来,竭尽全力干起来。

没有工业项目,就不能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的转型跨越,就没有城镇化,更不可能实现小康目标。火荣贵说,要通过引进建设工业项目,在招商引资中构建起新型工业化体系,全力培育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建成荣华、鑫淼等五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形成“液体经济”、建材、化工和制造业等十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集聚、特色明显的原则,调整园区布局。尽快完成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黄羊工业园区循环经济项目。

武威以金色大道为轴心,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城镇集聚,形成“一轴双城三组团”的主体布局,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提高城镇化率。

以石羊河流域治理今年提前8年实现2020年的两大约束性目标为标志,武威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遏制了持续恶化的趋势。火荣贵告诉记者,但巩固提高治理成果长期而艰巨,核心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关键在于以项目为载体,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破解结构性缺水难题,建设节水型社会。

资金是项目的制约因素,武威将建立融资体系,确保项目资金支持。健全信用担保平台,争取银行授信达到1000亿元;确保小贷按期还贷,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双联富民贷款在现有50亿元基础上达到100亿元;用好工业发展引导基金和现代农业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发行城建、交通债券,提高土地、城市经营水平,广开融资渠道。

“三牛效应”已成武威的一个招牌,它昭示着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招商引资抓项目,转型跨越,最关键的是要依靠人才。火荣贵说,针对武威工业人才奇缺,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引进、使用力度。一次性从“212”院校引进工科人才91名,实行“双报酬”制,行政关系在人才服务中心,到企业去工作,既拿事业单位工资,又由企业依据工作业绩发给补贴。根据工作需要,从省直部门引进了规划、国土、工信、财政等方面的优秀专业人才,担任市直部门主要领导职务。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今年又有10名清华大学、1名北京大学毕业生到武威工作。近两年多来,全市共引进人才836名,其中博士23名、硕士206名,“211”院校毕业生340名等。下一步,将继续把这些人才,重点用在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

新闻推荐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甘肃人了”

——中央金融机构来甘挂职干部谈期待本报记者徐爱龙甘肃要推进转型跨越,金融是强力支撑;甘肃要实现富民兴陇,金融是强大后盾。根据省委、省政府和中央金融机构干部交流工作安排,中央金融机构共61位同...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